照破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頁,朕真也想做明君,照破山河,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顧側君掩了眼中情緒,應道:「是。」
「臣原是寧德三年的狀元,授官翰林院修撰,為官三月,家中橫遭變故,」顧側君眉心顫了下,旋即神色如常,「臣辭官丁憂。寧德六年,先帝召臣回京,臣得以在先帝左右侍奉,為先帝內臣。」而後,彷彿無意,「陛下少年時,臣有幸常與陛下相見。」
「可惜朕忘了,」要是蕭嶺真取皇帝而代之,可能會對顧側君的話心生恐懼,然而蕭嶺的存在太特殊了,他不是與皇帝一模一樣,他就是皇帝,容貌漂亮,像極了當年朝臣都心有餘悸,又憎惡非常的沈貴妃的皇帝笑眯眯道:「雖說側君現在亦姿儀高徹,不過想來年歲青稚時,亦別有風姿。」
顧側君原本冷靜的表情微僵。
任誰都不會喜歡旁人對自己的容貌加以評價,但倘若評價的人是皇帝的話,那就由不得他們喜歡或不喜歡。
蕭嶺稍傾身上前,道:「側君今年多大?」
「臣二十有九。」
「比朕大不上許多。」蕭嶺居然還真認真思考起來了,「你是寧德三年的狀元,那你當年才……十六歲?」
暴君這後宮可真是臥虎藏龍。
死得委實不冤。
顧側君回答:「誠如陛下所言。」
青年才俊,前途無量,之後卻做了先帝內臣,這其中,不知發生了多少事。
但蕭嶺沒有問。
「我父皇當年為何要將你留在後宮?在前朝輔佐朕不是更好?」總比眼下這個尷尬的宮妃身份好。
顧側君苦笑了一下,摸了摸鼻子,「臣亦不知。」
「先帝當年也覺得,太后容不下朕?」蕭嶺直言。
顧側君差點沒繃住面上表情。
這也,太直言不諱了吧!
這話只能蕭嶺自己說,顧側君不能說。
蕭嶺嘆了口氣,武帝之用心良苦可以想見,沈貴妃死後,武帝將尚是儲君的蕭嶺養在未央宮中親自教養,駁斥了所有請廢太子的奏摺,朝中,有一干他親自挑選的精幹文臣,邊外,有張景芝等不世名將,武帝在時,謝之容已有聲名流傳,武帝還命謝之容入宮過一次,相談半日,斷定其確有真才實學。
然不啟用,將人留給自己兒子重用,謝之容待小皇帝,必然心懷感激,更忠心耿耿。
恐日後有人拿皇帝的出身大做文章,便對外稱趙太后是皇帝生母。
臨崩逝前,將自己近臣留在後宮中看顧皇帝,深恐趙太后、趙譽等人會對新帝不利。
武帝是個雄才大略,甚至有些冷酷無情的皇帝,可對於小皇帝,他做到了他身為父親能做的一切。
以蕭嶺來看,這位英明瞭一輩子的武皇帝只做過一件錯事,就是立了長子蕭嶺為儲君。
倘若蕭嶺只是個平庸之人,那麼憑藉著武帝的遺澤與安排,他至少能成為一個守成之君。
可他沒有,他登基後愈發放縱,最終葬送社稷。
「臣不敢揣測君心。」顧側君沒有承認,更沒有否認。
蕭嶺輕笑,「你我君臣,無需這般拘謹。」
看得出來,趙太后和皇帝關係很差,差到武帝臨死之前都害怕太后會對蕭嶺動手。
不過轉念一想,倘若自己是趙太后,是皇帝明媒正娶昭告天下的妻子,因為皇帝偏愛貴妃,自己的兒子就只能屈居人下,封留王而已,他也恨不得手刃皇儲。
「臣謝陛下體恤。」顧側君回答。
蕭嶺彎眼,對於又多了一個勞動力他是很高興的。
顧側君既然是狀元,還做過數年先帝近臣,那麼於國事上一定懂的不少,日後他有不解之處,亦刻詢問顧側君,以供參考。
多好啊,宮妃的月銀可沒有朝臣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