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1頁,王爺種了一盆花,一七令,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個念頭劃過腦海,趙煊就是一陣難耐的激動。王安那小子,果然還是有幾分用處的。
第74章
十二月底,京城正下著小雪, 窸窸窣窣地落在地上, 滾了幾圈,然後消失不見。
雪還是太小了, 積不起來。
去西北時, 他們一行人只花了一月。如今回程, 這走走停停地, 卻是花了兩個多月。得虧前些日子王安提醒了趙煊,說若是這樣下去一準趕不上年節, 說不得一行人只能在馬車裡過年。不是這樣說, 趙煊也不會叫人加快了速度。
阿黎瞄了一眼趙煊,見他閉眼假寐,終究是小心翼翼地掀開了車簾。
這幾日,也不知他怎麼的,彷彿每晚都睡不好,眼下還有些青黑,沒什麼精氣神。睡不好,便要發脾氣,雖然不是對著她發,不過阿黎心裡還是怵怵的,不敢招惹趙煊。
外頭鬧哄哄的,往來的車馬比平常多了許多, 眼下又是年關將近,瞧著頗為熱鬧。
阿黎記得半月前有侍衛與趙煊稟報, 說是胡人又南下挑起了戰事。大魏雖強盛,可胡人也不是好相與的,這一百來年下來,折了多少兵將在裡頭。以往阿黎只是道聽途說,除了感慨幾句便再沒有其餘的感受了。國是興是衰,苦的都是百姓。
可這回卻不同了,一來阿黎去了西北,認識不少人;二來,元樹還在西北軍中,這戰場上刀劍無眼,還不知道會生什麼事端。
阿黎雖然拒絕了元樹,可是心裡還是替他擔心的。這樣一個人,阿黎實在不想他出了什麼事。
西北是一番模樣,這京城又是另一番模樣了。到底天子腳下,邊境之地打得再厲害,這兒還是安定得很。
阿黎猜著,京城百姓恐怕都不知道西北生了戰事吧。便是知道,也不會在意。
阿黎放下簾子,重新往趙煊那兒看了一眼,見他還沒睜眼,便坐直了身子,乖乖巧巧地坐在一邊兒。
過了一會兒,阿黎察覺到馬車拐了一個彎兒,而後又停外頭的人稟報了一聲,說是王府快要到了。
趙煊終於睜眼,應了一聲。
馬車裡點著火爐,並不冷,不過外頭可就不太好受了。趙煊披上了大氅,又拿起了阿黎那件,朝她招了招手。
阿黎坐過去,趙煊將手裡的紅色大氅給她繫好,又整理了一下,方才罷手。
這些日子,要說有進展,大抵就是這樣吧。趙煊看出了阿黎的動搖,欣喜之餘,免不了一點點的試探,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悄無聲息,卻叫人無法拒絕。
到如今,阿黎已經習以為常了。走的時候還是她伺候趙煊,忍受著趙煊無時無刻的挑剔。回來時,反倒變成了趙煊時不時地伺候自己。雖然做的還不是太好,不過能做到這個份上,已經算不錯了。
且趙煊自個兒,還樂在其中。
阿黎瞧見了趙煊的眼神落在帷幔上,似在琢磨著要不要給她戴上。阿黎想到秋娘的話,忽然開口道:&ldo;王爺,奴婢能不能不戴那帷幔?&rdo;
趙煊沒想到阿黎會這樣說,便問道:&ldo;為何?&rdo;
&ldo;不想戴。&rdo;阿黎繞著手指,說得有些彆扭。
這是她頭一次這樣明晃晃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前,趙煊說什麼,阿黎都會照做,即便不喜歡,也都不會有半點怨言。她最出格的那次,便是拒絕了趙煊納妾的提議。
可自那之後,做什麼也仍然是副鵪鶉相。
趙煊端查著阿黎,見她目光閃躲,就是不往自己這邊看,心裡估摸著這大概就是她大概就是她全部的膽量了。這是她第一次提要求,趙煊又如何不會答應。放下了帷幔,他對著阿黎道:&ldo;不想戴就不戴,不必委屈了自個兒。&rdo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