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8頁,穿到古代搞基建,一七令,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蕭瑾慶幸當初沒將徐家父子二人直接攆出衙門, 留著他們還是有不少的好處的。如今做出成績了, 蕭瑾也不吝嗇誇獎:&ldo;二十一根也不錯了,起碼比原來的好了許多倍, 可見你私底下是用了心的, 果然是後生可畏啊, 朝廷就需要你這樣的能臣。&rdo;
徐徵沒說話, 可他心裡卻很歡喜。
誰不喜歡好聽的話呢?誰不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呢?雖然徐徵確實沒有達到蕭瑾的要求, 但他已經努力過了, 後續若是要改進也得在實踐中改進,靠他一個人苦思冥想是遠遠不夠的。
實踐出真知的道理,蕭瑾又何嘗不知道呢?他問道:&ldo;這紡紗機紡出來的線可結實?&rdo;
&ldo;結實著呢,聖上您看這些。&rdo;徐庶立馬讓人將兒子今兒才紡出來的紗線呈了上來,&ldo;這些紗線都是用這個機子放出來的,比起一般的紗線還要更結實。&rdo;
蕭瑾拿在手裡扯了扯,韌性不錯,還不容易斷。
他立馬有了決定:&ldo;這樣,先建一個廠,暫且先造四百臺紡紗機來,再招女工四百名,專門負責紡紗。&rdo;
&ldo;女工?&rdo;徐家父子二人驚訝不已,在他們的印象中,朝廷似乎就沒招過女工。再說了,好人家的姑娘怎可能輕易拋頭露面呢?於是徐庶委婉地提醒了一句:&ldo;聖上,若要招收女工的話,只怕會引起爭議。&rdo;
&ldo;這有什麼?尋常百姓家中本就是女子紡紗織布,朕不招收女工難不成還讓一個大老爺們來做工?他們會做呢,粗手粗腳的,朕還擔心他們弄壞了機子。&rdo;蕭瑾覺得徐家的父子二人未免太大驚小怪了。
不過因為他今兒心情好,不介意給他們多解釋兩句:&ldo;這大家閨秀自然是不願意來做工的,既然敢出來做工,畢竟都是家裡不富裕的。於她們來說,本就生計艱難走投無路,如今朕給她們指了一條生路,她們還有什麼不願意的呢?如今先招四百名女工試試水,若是反響不錯的話,往後再擴招就是了。男人能養家餬口,女眷為何不能?人家林城主也是一介女流之輩,卻已經能獨佔幾城與蜀國皇帝兩軍對壘了。可見男人能上戰場,女子同樣也行,更不用說紡紗這種小事兒了。&rdo;
徐庶父子倆不知為何忽然被蕭瑾給說服了。
雖然他們心裡還是覺得有些許不對,但實在找不出什麼可以反駁蕭瑾的點,因為,蕭瑾說的每一句話都是那麼冠冕堂皇。
這件事情就這麼愉快的決定,紡紗機的事兒姑且先擱置了一旁,蕭瑾的目光又落到了水泥身上。
徐庶今兒呈上來的,除了一袋幹水泥,還有一塊已經硬掉的水泥塊,那水泥塊也不小,有床板那麼大。
蕭瑾讓徐庶將水泥塊平放在地面上,又讓張德喜八寶幾個一起站在上面踩。一共擠了二十個人,可這水泥板卻沒有一點裂開的跡象。
承重尚可。
蕭瑾摸著下巴,靈光一閃,突然來了一個絕妙的點子。
造紡紗機要錢,開工廠也得要錢,招收女工同樣要錢,後續如何把這紡紗機紡出來的紗線賣出去,也得花上一筆不少的錢。這錢朝廷是出得起的,但沒必要,朝廷的錢還有別的許多用處,能省一點是一點。
蕭瑾問徐庶:&ldo;京城裡頭富人最多的地方是東邊那一塊兒吧?&rdo;
徐庶不明所以,但卻還是點了點頭,東邊那邊富人的確多一些。
蕭瑾覺得妥了:&ldo;朕會讓馮尚書那支一筆錢,你帶著工部的人先將天街到東門那條路修整一番,盡數用水泥鋪上。待鋪上之後,若有富人找上工部,你便同他們說,這水泥地他們家中也能修,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