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6頁,穿到古代搞基建,一七令,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己不在的這段日子,不知道他的這些股肱之臣們都怎麼樣了。水泥造出來了嗎?織布機改裝好了嗎?水稻增產了嗎?文選和武選結果出來了沒有?
蕭瑾由衷地希望,在自己倒黴的這幾個月,這些使臣們可千萬不要讓他失望的好。
否則,他可是不會客氣的。
作者有話說:
蕭瑾:朕回來啦!
(小說日更,遇到特殊情況實在更不了會在評論區說明,一般晚上更新,白天更新的都是在捉蟲哈)
第110章 書院 ◇
◎為教育獻身的文先生◎
快到臨安前, 蕭瑾才問了旁邊的馬藺:&ldo;穀城縣的書院修得如何了?&rdo;
馬藺道:&ldo;已經動工了。&rdo;
蕭瑾點點頭。
此事說來話長。
先前蕭瑾只在襄陽城停留了幾日,不過他那幾日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在襄陽城內例行巡視一圈。
若非被人暗算, 蕭瑾應當沒有這個機會親自來襄陽城看一看了。既然來了, 自然得看夠了才走。
襄陽城之於夏國,相當於對外的第一道關口,若是襄陽城失守, 那夏國也就沒有再退的餘地了。這襄陽城,一直都是軍事重鎮。
蕭瑾聽聞, 臨安城內許多地方都先後拆除了坊牆,不再對商業設限,陸陸續續地, 各地商業也較從前有了不小的發展,不過襄陽城不一樣, 商業比從前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城內管控非常嚴格,完全是按照軍事重鎮的方式來治理的。
陳真看過之後,又去了鄉裡轉一轉。
這襄陽城的郊外自然也比不得臨安城的郊外, 可百姓們生活也算過得去, 加上這兩年並無天災, 所以家中也存了些餘糧,今年冬天也沒凍死過人。
蕭瑾還聽到幾個農戶說, 若是明年也像今年這樣風調雨順就好了, 回頭再打打短工掙點錢, 就有家底給兒子娶媳婦了。
還道去年看中了一個, 不過因為家裡實在沒錢, 辦不起酒席, 請不起媒婆,只能作罷。
前些日子他叫人打聽,發現那家姑娘已經嫁了人,讓家裡的小兒子傷心了好久。
那人說起這個的時候也是嘻嘻哈哈,彷彿再說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蕭瑾聽著心裡卻一陣難受,一時又想起來京城那邊富貴子弟奢華無度的生活,別說是那些人,就連他自己不也是錦衣華服,受天下人供養嗎?
倒也沒有立場去鄙視別人奢靡浪費了。
這世上許多事情就是這麼不公正,出身好便能一輩子富貴無虞,出身不好,埋頭苦幹一輩子也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論起身份之貴,沒有比做官更高的。可之前做官的都是同一群人,老子致仕了還有兒子頂上。都是一群既得利益者的狂歡,哪有那麼多的漏給尋常百姓撿?
掄起家底之豐,更沒有比大商賈家產厚實的了。可朝廷重農輕商,尋常百姓若想經商還有條條框框限制,若無天大的機遇,怎可能白手起家?
說來說去,最苦不過平頭百姓了。
從襄陽走了一圈之後,蕭瑾對於科舉以及興建學校的念頭越發強烈了。他是個平庸的皇帝,唯一所能做的,便是讓民間向上的渠道不被卡死。
世家大族把控社會資源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如今世家雖然還能在一些小事兒上跟皇家叫板,但其實內裡已經衰敗了。前幾年被蕭瑾弄下去的李庭芳,出身世家;如今在牢裡的黃立夫,也是世家大族,說沒了就沒了的前禮部尚書姜明,同樣是顯貴出身。這樣高的門第,不也說倒了就倒了嗎?
可見所謂的門閥,早就沒有話語權。
蕭瑾一面想著事兒,一面往前,沒走兩步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