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8頁,穿到古代搞基建,一七令,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蕭瑾立馬道:&ldo;陛下爽快!&rdo;
司徒恭不是爽快,是已將利弊分析好了。他本就要滅了齊國的,分出一點土地給夏國,就當是安撫了。跟開封府比起來,那些地也不算什麼。
司徒恭滿意,蕭瑾也滿意。
有了這運河,南北的交通便能更加順暢,往來經商也跟便利。而且,他要的這些地方都是能種糧食的,尤其是東北,雖然現在看著不起眼,但若是開發出來了便又是一片糧倉。且這地方種出來的糧食口感還好,蕭瑾可懷念後世的東北米了。待他回去之後,定要移一部分的民去東北開荒,一如之前去兩廣開荒一般。
當然,最最重要的是……這開封府就算給了他們他們也把握不住。
沒有足夠的實力,可護不住這塊風水寶地,半推半就給燕國得了。
事情議定之後,燕國邊徹底接手了開封府。
翌日,大軍繼續北上,準備再將齊國餘下土地全部全都收入囊中,最好還能活捉齊皇,滅了齊國的皇室,徹底斷了他們死灰復燃的可能。
燕國一馬當千,蕭瑾則慢悠悠地領著軍隊跟在後頭。他是不打算再打仗的,打仗怎麼著都得死人,他可不想夏國的軍隊裡頭少了誰,哪怕一個也不願。蕭瑾對現在的情況很滿意,他們一個人不少,卻白得了這麼多的地,划算!
兩邊開戰的時候,夏國就在旁邊搖旗吶喊就行了,實在站不住了,便朝著城門放兩個炮,顯得他們不是那麼沒用。
且夏國的人都喜歡邀功,明明只轟了幾炮,卻像是他們立了多少汗馬功勞一樣吹噓不止。
司徒恭將一切看的眼裡,當蒙陽大罵夏國&ldo;從上到下都不要臉&rdo;時,他難得沒有斥責。
司徒恭改變了想法,那個夏國皇帝是不聰明,但臉皮卻足夠的厚。在他們後面跟了一路,他們衝鋒陷陣的時候,他卻從沒想過要搭把手。
司徒恭對蕭瑾的觀感逐漸變得複雜。
一次攻城勝利之後,司徒恭尋到了機會同蕭瑾獨自說了一會兒話。
司徒恭還是一如既往地耿直,見面之後頭一句話便問:&ldo;你不喜戰事?&rdo;
私下說話,竟然連敬語都不用了,直呼起了&ldo;你&rdo;。蕭瑾對司徒恭的性子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他也沒遮遮掩掩,直接承認:&ldo;不假。&rdo;
&ldo;為何?&rdo;
&ldo;只要起了戰爭,便會有流血有殺戮,無數家庭家破人亡妻離子散,這樣的事誰會喜歡?&rdo;
司徒恭默默地想,他就挺喜歡的。
沒有一個想成就霸業的君王會討厭戰爭。唯有透過戰爭,他才能不斷擴大自己的領土,才能不斷培養自己的勢力。
&ldo;若無戰爭,拿什麼讓別人服你?&rdo;
&ldo;為什麼一定要透過戰爭讓人心服口服?國家強大,君王仁善,海晏河清,自然會有人才主動歸順,豈不聞周公吐脯天下歸心?&rdo;不是蕭瑾喜歡裝模作樣,而是他的確從來沒有想過透過戰爭來擴大夏國的影響力,哪怕他對付齊國,對付蜀國,其原因都是因為兩國犯到了他手上,若不是別人欺負到頭上了,蕭瑾也不會主動入淌這灘渾水的。
司徒恭笑話蕭瑾的天真,卻也沒有反駁什麼。
想法不同,不必細究,就算爭起來誰也說服不了誰?何必呢?
司徒恭客氣地說了一句:&ldo;但願有朝一日能見到你若說的那一幕。&rdo;
&ldo;閣下就拭目以待吧。&rdo;蕭瑾對此還是很有信心的。
司徒恭卻想著,天下歸心那也是歸的燕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