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監察銀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84章 今日沒有,大家看看資料吧,社會主,聯合艦隊,空間監察銀月,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鑑於某些xx乾的xx事,我被氣到了,所以今天大家來學習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熟悉老版eve開場動畫的同學一定記得如下片段:“地球,一個過渡膨脹的世界……”根據背景設定,人類在公元3691年發現了曲線躍遷技術,於是從此人類進入了宇宙版的大航海時代,並開始向整個銀河系擴張。但是很快,人類向外擴張的腳步停滯了下來,因為比起廣袤的宇宙,人的貪婪更加無邊無際。他們分裂為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團,互相打得不可開交,探索和開發的動力漸漸消磨於無止境的內耗中。
但是這種情況最終迎來了轉機。公元7703年,人們在位於船底座的老人星附近發現了一個規模無比巨大的天然蟲洞。探測器安然無恙的穿過了蟲洞,發現該蟲洞連線著一個距離銀河系異常遙遠的星團,是一個真正與世隔絕的新世界。對舊世界失望透頂的人們將希望全部寄託在蟲洞背後的新世界上,他們將蟲洞命名為“eve”,即“前夕”,大概意味著它會給人類帶來一個新的開始吧。於是人類難得的團結了起來,在這個蟲洞兩側建立星門。因為天然蟲洞極不穩定,不知什麼時候就會崩塌,所以建設星門是非常必要的。在兩個世紀的努力下,eve之門於公元7987年建成,雖然蟲洞在建設過程中關閉,但所幸未能影響星門的完工。
於是,數百個機構爭先恐後的對門後的世界——人們稱為“neweden(新伊甸)”——展開了探索和殖民。
但是好景不長,eve之門沒有正常工作多少時間,就在公元8061年,一場難以解釋的災難打破了eve之門兩端的穩定,使eve之門永久性的失效了。崩塌的eve之門釋放出強烈的電磁脈衝,吞噬了一切想要靠近的船隻。
新世界的殖民者驚恐的發現他們被徹底的孤立了,大大小小的殖民地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夠自給自足,大多數殖民地一個接一個的滅絕,剩下的由於缺乏維護工業裝置的工具和人才,其科技慢慢退化。(又回到蠻荒時代了)
下面我就來談一下在這段時間中倖存下來的殖民地(朱庇特我待會單開一章):
在eve之門開通初期,一群天主教徒來到了eve世界,其中有一個神棍名為丹諾·格諾克(danogheinok)公然自封為先知,而且更奇葩的是居然真有人信,這也為艾瑪後來的神權統治奠定了基礎。格諾克設法指引他們去了一顆行星定居,並將其命名為阿提拉(athra),這就是艾瑪的前身。
然後根據編年史,7989年,來自舊世界tauceti星系的民族(法國血統)買下了vh-451星系的第二行星;7993年,一家巨型企業買下了vh-451的第三行星。這就是蓋倫特和加達裡的前身(大家都懂的)。
公元8017年,cms-17星系被發現,不就就被重新命名為帕多爾(pator),因為其主要行星-瑪塔爾非常適宜人類居住,所以很快被殖民。
以上就是a-c-g-m四族祖先的入住時間,可以看到他們都是在eve之門開放後第一批進入的,這樣才有充分的時間來建設殖民地,逃脫了其他的建設不完善殖民地最終滅亡的命運。但即便如此,這四個比較幸運的殖民地也難以擺脫逐漸退化的命運。
接下來就是漫長的黑暗時代,一直持續到公元16262年各大殖民地都退回了原始時代從頭再來。這段時間沒有相關的歷史資料(其實是ccp懶吧!),雖然有一些證據表明,在這段時間出現了一些新的文明,他們的科技水平甚至達到了驚人的高度,但他們最終消亡於歷史的長河中。(燕軍,塔克瑪,塔洛迦淚目)
生活在瑪塔爾的人們最幸運,因為那裡的自然環境非常優越;阿提拉行星較為乾旱,但是信仰給了他們生活下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