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橘一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頁,琬兒[重生],青橘一枚,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做讀書人真累,比我出征打仗累多了……
……
蘇琬兒照舊每日去銅馬宮點卯,除了必要的後勤瑣事上的溝通外,她並不主動與呂吉山說話,畢竟要與呂吉山談點編史內容上的東西,他也聽不懂。呂吉山也不主動同她說話,呂吉山幾乎是將蘇琬兒當作隱形人看待的。
這一日,負責藝文志部分的大學士喬松怒氣沖沖地進來了,身後跟著一個同樣情緒不穩定的桀驁不馴年輕人。
「太尉大人,咱這兒有個事兒您給斷一斷,是這樣的……」
喬松乃翰林大學士,滿腹經綸,卻長得濃眉大眼,粗大嗓門,更像個武夫。他身後那位年輕人喚做宋知憶,則是才入史館不滿一年的編修。二人就部分收錄的著述應歸屬哪一類起了爭執,喬大學士主張,著述分類依舊按照老祖宗的方法,按經史子集分類,再各自析出小類,如此兩級目錄的分類方法,將全部著述歸入其中即可。可是這位新晉的編修卻堅持認為,部分小類應進行第三級的再度劃分,方能真正收錄全部選定的著述。
呂吉山笑,心道,這些讀書人就是事兒多,不就收錄本書嘛,拆成幾塊裝,還是囫圇裝了,這能有什麼區別?就像農婦收菜,蘿蔔與白菜分別裝兩筐,還是蘿蔔與白菜一起裝一筐,這種問題一般無聊。在呂吉山看來,筐子大就一筐,筐子小,咱就分兩筐即可。
呂吉山清了清嗓子,發言了,「宋編修,這著述分類講究的就是一個簡明,你何必非要大類套小類,小類再套子類的往繁複了整。你說這子類既然都同屬於小類,那把他們囫圇塞進去不就得了,就像咱娶的夫人是大的,迎的媵妾,抬的姨娘都是小的,都是咱自個兒的,都住在咱院子裡,除了夫人可以住正房,媵妾、和姨娘不都囫圇塞偏房了嘛。哈哈哈!難道宋編修還得把你的媵妾和姨娘再給分個甲乙丙丁的,莫不是要給她們派不同的月銀?」
呂吉山說得暢快,把他自個兒逗樂了,眉飛色舞的笑得爽朗。蘇琬兒扶額,這呂吉山的嘴臉果然還是那麼粗鄙,編個史書也能扯到姨娘上去……
喬松立在一旁,覺得呂吉山雖然反駁得通俗了些,倒是也以另一種方式表達出了自己的觀點,於是他便開口以文人的方式又闡述了一遍:
「宋編修,咱還是按老規矩辦的好吧?這著述分類,分兩級,大小分類加起來都已經五十有四個類目了,如此多類目竟然還不夠你裝?如果再加一級,這不就得上好幾百個類目了?如此分類與沒分類又有什麼區別呢?照樣讓人看花眼了。」
宋知憶原本漲紅的臉,在聽了呂吉山的話後乾脆漲成了豬肝色,他憤憤然地開口回擊。
「呂大人,話可不能如此講,咱們編史可比不得收姨娘。咱此番收錄的自先秦以來的著述合計近八萬,在舊史基礎上補增的著述都已高達兩萬餘。如此多的書目每一本都有它不同的主旨,內涵與脾性,它們都是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不同人文的不同剪影,怎能與那千篇一律的姨娘作比?如若胡亂將它們塞在一起,又怎能凸顯這多彩的豐富層次與色彩呢!」
呂吉山搖頭,還要開口,被一旁的蘇琬兒攔住了話頭。
「大人!」
她實在不想再聽呂吉山大放厥詞了,看他那一幅欠扁的表情就知道他接下來一定會說,姨娘怎能千篇一律,有的會彈琴,有的會唱曲,還有的會撒嬌,咱不都可以讓她們統統住偏房嗎?
蘇琬兒直起身立到了堂中央,「各位大人,聽聽琬兒說話可好?」
第40章 心防
呂吉山住了嘴, 他看了看堂下蘇琬兒那流光溢彩的雙眸, 便將自己的視線調向了牆角的一把雞毛撣子上。他知道蘇琬兒一定又在鄙視自己粗鄙了, 這女人就愛扭扭捏捏的咬文嚼字……
「喬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