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橘一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頁,琬兒[重生],青橘一枚,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肇之前主持的大唐律法彙編,經上百名文書仔細精校後終於付梓。當李肇捧著一本嶄新的,散發著油墨味的大唐律法彙編呈於朝堂之上時,呂后的喜悅是發自內心的。
她捧起李肇主持編撰的這本律法彙編翻來覆去地看,愛不釋手。此律法彙編匯總了前朝及高祖以來所有的律令格式,並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了調整。李肇召集了逾千士子逐字逐句對當下各地通行的律令進行了注釋與勘正,律例共計十二篇五百條,繼承了前朝「法令明審,科條簡要」的優良傳統,依禮治律,禮法合一。相較前朝的律法,李肇編撰的這一版,明顯臻於完善與成熟,呂后抬起頭衝下首的李肇笑意晏晏。
「太子辛苦了,太子與諸位愛卿為我大唐江山穩固嘔心瀝血,本宮代替皇帝陛下向太子及諸位愛卿致謝。」
呂后欣賞有才華的人,對自己兒子今日的表現也不吝讚揚。她的出發點是好的,原本李肇可以就勢跪下,沖呂后叩頭謝恩便萬事大吉,可是孤傲的李肇在看自己的母親不順眼時,無論她說什麼話,他都是不滿意的。於是李肇恭敬一揖後朗聲開口道:
「皇后娘娘過譽,編撰大唐律例本就是兒臣與眾大臣們的分內之事。大唐律例一準乎禮以為出入,只為得古今之平。如今天下太平,國運昌盛,國家與百姓更是需要弘揚德禮,正澆俗、拯頹風。以史為鑑,兒臣只是為了重塑兒臣心中最清明的禮徳天下而已……」
李肇這番話一出,四下裡一片寂靜,眾臣工皆縮緊了脖子大氣也不敢出一個。李肇的意思是,時下雖然一片昇平之世,但依然有「頹風」,有「惡俗」,需要他這個太子編個律法來「正一正」。大唐律例是一部儒家化的律法,它以儒家倫理和禮教精神為本,主張君君臣臣,夫為妻綱,弘揚「夫權」、「男權」。他李肇就是想透過這樣一部弘揚男權的律法來正天下之「頹風」,以實現他心中正確的「禮徳」教化的天下而已。
李肇在朝會上當著滿朝文武對坐在「皇位」上的母親大談「男權」、「頹風」,簡直就是在當眾打臉最高貴的呂后。果不其然,堂上的呂后瞬間變了臉色,她只定定地望著自己的兒子,面目森然。
龍椅後蘇琬兒的腿再一次酸軟,她斂下心神,抖抖索索地瞟向端立堂下的李肇。
今年他二十二歲,就是這個時候了吧……
蘇琬兒在心中默默地計算,呂后會因為肇今日的這番話而出手嗎?一年後惠帝便會駕崩,上一世的肇早於惠帝駕崩被廢黜。看眼下李肇這桀驁不馴的作風,要他裝龜孫子活到大德年間那場宮變後,怕是不可能了。就算不能活到大德年間也無妨,能以太子身份活到惠帝駕崩那一日,也是他李肇的勝利啊!
惠帝駕崩,李肇順理成章即位,就沒她呂后什麼事了!
可是李肇如此不聽自己的話,如今更是連太子府也不讓自己進!再說了,蘇琬兒就算再怎麼有先見之明,也無法控制住李肇下一秒會說出怎樣的話,去刺激到他那敏感又多疑的母親。
真不知自己還有沒有可能讓他做太子直到一年後了。原本祈禱惠帝活久一點以壓制呂后稱帝的步伐,今日的蘇琬兒卻無比盼望惠帝能因為那碗藕湯趕緊一命嗚呼。
須臾,大殿內響起呂后平靜無波的聲音,「太子說的對,傳令下去,三省六部,各州縣、府衛,皆仔細學□□編撰的律例彙編,務必做到爛熟於胸,真正實現我大唐帝國的禮徳盛世!」
……
太極宮後的荷塘一片淒涼,因著是冬日,荷塘中的荷葉全都成了枯枝敗葉,空曠又寂寥。呂后端坐殿前望著眼前的滿池殘敗發怔,蘇琬兒拿著一件狐皮大氅輕輕搭上呂后的肩。
「娘娘,咱回去吧,這兒太冷了……」
「冷麼?再冷,怎冷得過本宮兒子的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