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七章:說降(二),大魏宮廷,賤宗首席弟子,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給諸位半刻辰的工夫考慮。”
喊完了這最後一句,趙弘潤便自顧自走下了高臺,與百里跋以及宗衛沈彧、武尉陳適等人賑站在一起,目視著那片人海似的五萬楚軍俘虜,等待著他們做出選擇。
其實對於那些楚兵們而言,那根本沒有什麼好考慮的,魏國『什二』的田稅,而他們楚國由於統治封地的邑君還要抽取一層利益,以至於田稅高達『什五』,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楚國的田農們辛辛苦苦操作了一年,然而卻僅只能收穫一半收成。而另外一半利益中,楚國以稅收收走三成,這無可厚非,雖說這『什三』的國稅,比較其他國家高出那麼一成,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可要命的是,統治該塊封地的邑君,還要在這『什三』賦稅的基礎上額外徵收稅收,也就是邑稅,這才是楚國下層農民普遍貧窮的根本原因。
說到底還是國體的不同。
比如在魏國,雖說姬氏王族也有不少宗族子弟擁有各自的領地,但那充其量只不過是一座他們自己花錢蓋起來的小城,佔地也沒有幾里,只能說是豪華奢侈的莊園。
姬氏一族的王公貴族們只是在這自己一畝三分地裡胡吃海喝、犬馬聲色,也不會有人去管他們。
再者,這些姬氏的王公貴族們也沒有向附近縣城或村莊徵收額外稅收的權利,他們的花費,一併由宗府撥給,這是一筆被視為正常的國家消費,用以贍養這些王族之人。
這筆錢說多不多、說少不少,雖足以應付府上的消費,但卻不足以太過於奢侈。至於那些財大氣粗、往往能一擲千金的姬氏王族,他們大多都在各地有著自己的產業,用手底下的人幫忙經營著。
因此,魏國的姬氏王族。雖然把持著魏國掙錢的產業,但並未直接損害到大部分魏國田農的利益,因為兩者間並無直接的聯絡。
然而楚國的熊氏王族卻不同,楚國採取的是封地制。也就是說楚王將一塊土地封賞給他熊氏一族的子侄,比如暘城君熊拓。每年,熊拓應當向楚王繳納『什三』的國稅,而除此之外,額外還能撈到多少好處。那就各憑本事。
就因為這個制度,使得楚國熊氏王族們,不遺餘力地收刮封地內的楚民,相比較起來,魏國的姬氏子弟好歹還有自己的營生,而這些楚國熊氏王族,那簡直就是吸血的蛆蟲,為了自己奢華的享受而不惜一切地企圖榨乾封地內的百姓。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的熊氏一族都是這樣,比如暘城君熊拓。這就是一位比較有抱負的邑君,他非但只抽取了僅僅一成的邑稅,更將這筆邑稅用來組建軍隊,投入在歷年與魏國汾陘塞的戰事上,除此之外,還曾向西側的鄰邦巴國買馬。
別看暘城君熊拓手頭也僅僅只有一百兩匹戰馬,用以封賞給大將與親衛騎,縱觀整個楚國,其實並沒有那位邑君握著上百的戰馬。
一來是楚國並不出產良馬,二來從巴國購買良馬價格昂貴。至於其三嘛,對於楚國大部分熊氏貴族來說,騎馬哪有乘坐十幾人抬的大轎更有派頭?
可即便暘城君熊拓將國稅與邑稅的總額定在『什四』,這也比魏國的『什二』國稅高出了整整一倍。
整整一倍啊!
這意味著那些楚國的田農們。有更多的存糧可以安然度過寒冷的冬天,不至於在冬天忍飢挨餓,也不必為了提早當年的過冬口糧,在家中頂梁挑擔的男兒不得不入伍換取一筆“安家費”。
那拿伍忌來說,他上頭原來有一位父親、兩位兄長,可如今。他卻是家中唯一的成年男丁,可他要養活多少人?一位臥病在床的老母親,兩位孀居的嫂嫂,一對幼弟、幼妹,還有年歲更小的侄兒、侄女,他一個人,就要養活七八個人。
這也是為何楚國的百姓對於投入格外熱衷的原因,因為若不投軍,他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