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2章:偷襲【二合一】,大魏宮廷,賤宗首席弟子,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魏國河西郡,它東起「蒲坂津」、西至「櫟(yuè)陽」,北接梁山、東連大河,乃是魏國除梁郡以外地域最小的郡土,面積僅相當於半個衛國,但是它的戰略意義卻非常重要——它是魏國提防秦國的第一道防線。

在百餘年甚至更早的時候,這片河西之地被胡戎所佔據,且戎人在這片土地上建了一座城,自號「大荔」,即成為早先魏人口稱的“西戎”。

當然,在百餘年前,這些生活在河西之地上的胡戎,早已並非當年純粹的大荔戎人,隨著歲月的變遷,這裡逐漸充斥越來越多的胡戎,於是魏國後來以「河西雜胡」泛指。

時間往前倒推幾十年,魏國與河西胡戎的矛盾亦不嚴重,雖偶爾也有河西戎人侵犯魏國河東郡搶掠的例子,但並不頻繁。

因為當時河西胡戎有兩股強勁的對手,其一乃是三川的羯族人,其二便是秦國。

當年三川境內的羯族部落,其部落內的胡人奴隸,其中有一半就是河西的胡戎——而剩下的,則基本上就是魏人、楚人、或者巴人。

對於當年強大的羯族人來說,他們擁有三川這片廣闊而肥沃的土地,他們只需要捕捉奴隸,無論是用來替他們放牧羊群,還是戰爭。

但不同於三川的羯族人,秦國對河西的渴求,則是河西這片土地——因為河西正好處於秦國的「東進路線」上,是秦國為了達成「踏足中原」戰略的必經之路。

但由於當時秦國正陷入「西境戰場」的泥潭,暫時並未對河西大規模用兵。

所謂的西境戰場,即「隴西魏氏」、「西垂諸羌」以及「秦嶺之國」這三股勢力的爭鋒,這是一場間斷性持續了將近二十年的戰爭。

最終,隴西魏氏率先被秦國擊敗,餘下的隴西魏氏族人,在中原魏國的幫助下,東遷至魏國境內,隨後在魏國紮根居住下來,諸如繇諸君趙勝、臨洮君魏忌,還有姜鄙、侯聃等魏將,皆出自隴西魏氏氏國。

在隴西魏氏被覆滅之後,西境諸羌也很快被秦國擊敗——由於秦國的戰略目標並非是“西進”而是“東進”,因此,秦國決定趁著勝勢與西境諸羌言和,將主要精力放在東面。

在西境暫時已無威脅的情況下,秦國開始對河西用兵。

值得一提的是,在隴西魏氏搖搖欲墜的時候,秦國便已經做到了“東征”的準備,如今魏國的秦妃嬴瓔,亦是那次刺探三川以及魏國的情報時,結識了當時的肅王趙潤,也即是她日後的夫婿。

數年後,待等秦國徹底消化了隴西郡,便立刻揮軍東進。

當時,秦國選擇了雙管齊下的戰術,由秦國當時的儲君「秦少君嬴瓔」與秦將王齕等人率軍進攻三川,由長信侯王戩進攻河西,試圖一口氣攻下河西、三川兩地,為「東進中原」打下堅實基礎。

沒想到,秦少君嬴瓔此番進兵,遭到了她日後的夫婿魏公子潤的阻擊,一場讓秦國目瞪口呆的「函谷一日戰役」,徹底葬送了二十萬秦軍,讓秦國的第一次東進戰略就此擱淺。

而此時在河西,秦將王戩倒是透過武力臣服了居住在那片土地上的河西胡戎,正準備順勢攻打魏國的河東郡,但由於秦少君嬴瓔的全軍潰敗,使得王戩軍中途停止了對河東郡的進攻,將麾下軍隊退回「大荔城」。

不久之後,秦國王都咸陽改「大荔城」為「臨魏」,並大力增固這座城池,將這座城池視為日後進攻魏國的橋頭堡。

這使得在秦魏兩國第二次交鋒時,也就是在「五方伐魏」期間,秦軍很快地就攻到了魏國的河東郡,使河東郡當時呈現魏、韓、秦三方勢力爭搶的紛亂。

而另外一方面,秦國則派武信侯公孫起、長信侯王戩等將領,大舉進攻三川。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在這場魏國處於絕對劣勢的戰爭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千年軍國

行者雷昂

庶女天下之妃同凡響

雲淺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