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1章:新君執政【二合一】,大魏宮廷,賤宗首席弟子,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算是勸人向善?
安頓好宗衛們後,趙弘潤又召來了拱衛司的燕順、童信二人。
拱衛司的忠誠,不必多提,畢竟那是先王趙偲親手提拔的,且其中大多都是親近姬趙氏一族的世族子弟,甚至於,其中還有些連帶關係。
比如童信,就是大太監童憲的族侄。
拱衛司目前的處境很尷尬,因為這個司署原本是先王趙偲為了追查蕭逆而設定的,因此,拱衛司的御衛即可視為君王身邊的近衛,又擁有緝殺要犯的權力,地位超然。
但新君趙潤繼位之後,拱衛司的地位就難免變得很尷尬了:在刑偵方面,它與分別執掌青鴉眾與黑鴉眾的「天策府左都尉高括」與「右都尉張啟功」衝突;而作為護衛成員,又與衛驕執掌的禁衛軍、岑倡執掌的東宮衛(原肅王衛)權力重疊。
處境相當尷尬。
要是趙弘潤不想辦法給拱衛司找點差事做,恐怕曾經這凌駕於刑部與禁衛之上的司署,都要徹底閒置,淪為不入流了。
但問題是,如何安頓拱衛司呢?
畢竟無論是掛靠在禁衛軍名下,還是內侍監名下,這都不合適啊。
想來想去,趙弘潤最終還是決定叫拱衛司迴歸垂拱殿,除了負責守衛垂拱殿外,也聽候他以及內朝諸大臣的差遣。
自此,拱衛司與天策府青、黑二衛,成為大梁乃至整個魏國地位最超然的三個特殊司署,而內侍監,則徹底失去監察大梁乃至全國的權利,權利限制在宮廷之內。
除此之外,朝中也有些許變動,畢竟新君新氣象嘛,怎麼說也得稍微改動一二。
九月初九,垂拱殿內朝諸大臣終於擬定了一些新的政策,並在次日已推遲至午後的所謂早朝中將其提起。
新的國策,所圍繞的核心其實就是四個字:休養生息。
但細分下來,卻有密密麻麻幾十條。
首先是「田墾」這一塊。
魏國的田墾,分為民屯與軍屯,前者不必多說,是魏國主要的糧食儲量來源,而後者,則單純是為了養活魏國各地方的軍隊。
但是朝廷漸漸發現,民屯的效率逐漸被軍屯比下去了——雖然說民屯的產糧依舊遠遠將軍屯拋在後面,但若仔細算下來,民屯的效率卻遠遠不如軍屯。
對此,前戶部尚書李粱提出了幾樁緣由:
其一,國內墾田分配不均。
在魏國人口最密集的潁水郡,超過一半以上的田地仍然掌握在貴族、世族手中,以至於平民的耕種田地面積很小,而尷尬的是,在三川郡、上黨郡、河西郡、河東郡、以及河套地區,大批肥沃的土地無人開墾。
就算是一些貴族、世族,在那些人口較少的郡縣購置的田地,也只是擺在那裡荒置著。
這在前戶部尚書李粱看來,是極大的浪費。
因此,李粱向朝廷提出建議,鼓勵潁水郡的百姓向三川、上黨、河西、河東、河套等地遷移,為此不惜以減免前幾天的田稅作為甜頭。
但禮部卻表示這很難。
畢竟在這個年代,「戀鄉」的情結還是頗為普遍的,除非走投無路,否則,幾乎很少有人會背井離鄉,前往陌生的土地。
趙弘潤在想了想後,提出了一個讓人感覺莫名其妙的建議:修路!
修路跟這事有什麼關係?
朝中大臣紛紛表示不解。
見此,趙弘潤遂向其作出瞭解釋。
趙弘潤認為,這個時代的人之所以普遍不肯離開故鄉,主要還是交通不便的關係,打個比方說,安陵到上黨相隔千餘里,尋常百姓若是趕路,需要幾個月甚至更久才能從安陵抵達上黨,這還是在中途沒有迷路的樂觀情況下,否則,一兩年都有可能。
在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