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2章 此地甚好,最才子,華西里,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怕人,也看不到其他人,只一群鴿子從黃昏的天空飛過,鴿哨聲悠揚動聽,很有些老燕京的味道。
吳節在車中呆了半天,嗅到新鮮的空氣,精神大振,扶了一把下車的黃太監:“黃老丈,你要將我關在那間屋子?”
他指了指一間書齋模樣的屋子:“此地甚好,就住這裡了。”
太監失笑:“你倒從容,進去吧,有話裡面說。”
書齋不大,一排書架子,照例放在四書五經和隋衛古人詩詞集子。
屋子靠東那面牆邊放著一張小胡床,正中是一張紫檀木大案,案上的文房四寶極為精美,一看就不是凡品。
案正中擱著一本書,藍布包皮,上面用人用漂亮的魏碑寫著三個大字《石頭記》。
字寫得很見功力,闊大莊重,墨色亮得將紫檀木的光芒都比下去了。
“這書……”吳節大吃一驚:“不就是吳某人胡亂寫的嗎……”
“就是吳節你寫的。”黃太監嘿嘿一笑。
吳節從案上抓起那本《石頭記》一翻,裡面都是蠅頭小楷,抄得一絲不苟小心翼翼,一直抄到第十二回王熙鳳毒設相思局賈天祥正照風月鑑。
正是吳節斷更的那一節。
不過,書中還有不少批註,都是硃砂寫就,字跡就寒磣了點,很隨意,也有些潦草。
不過,這批註卻有些意思。
別看看《紅樓夢》時,要麼奔其中的情色描寫,要麼關注其中的男女愛情,或者讀其中的風花雪月。
可這些批註卻是另外一種模樣。
比如這一章最後一段“當下代儒沒法,只得料理喪事,各處去報。三曰起經,七曰發引,寄靈鐵檻寺後。一時賈家眾人齊來弔問。榮府賈赦贈銀二十兩,賈政也是二十兩,寧府賈珍亦有二十兩,其餘族中人貧富不一,或一二兩、三四兩不等。外又有各同窗家中分資,也湊了二三十兩。代儒家道雖然淡薄,得此幫助,倒也豐豐富富完了此事。”
硃砂筆的批註就有些意思:“不過五十兩,就能辦一起風光喪事,可見民間乏銀,銀價虛高。依前面章節看來,一兩白銀可買上等精米半石。也不知其中雜色應該如何計算。”
(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