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1章 陛下,老臣嚴嵩拜見,最才子,華西里,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皺起了幾條皺紋。恍惚間,讓吳節想起來單位中的那個老會計。

“真君,吳節過來侍侯。”黃錦走上前去,小聲地稟告。

“你們好象很熱,心靜自然涼。”嘉靖也不抬頭,依舊忙個不停。

黃錦退了下來,示意吳節站在一邊候著,然後輕手輕腳地出去,帶上了門。

裡面更熱起來,吳節身上的衣服已經完全被汗水沁透了。

再看看那嘉靖,身上卻穿著一件十冬臘月時的厚棉袍,額頭乾燥得看不到一絲汗氣。

這一點就不得不讓人佩服了。

不過,吳節卻也知道,這皇帝的身體只怕是不成的。至少,身體之中調節體溫的功能已經喪失,這大概與他長期服用金丹有關吧?

看著皇帝專注打算盤的樣子,吳節心中又是好笑,又是佩服。至少,在他看來,像算帳這種小事根本就不是一個皇帝應該做的。

後人一提起嘉靖,都會想到這傢伙幾十年不問政事,整天躲在宮裡修煉,裝神弄鬼,是個昏君。其實,真正熟悉那段歷史的人才知道。雖然這麼多年不上朝,可整個大明朝的開支卻都掌握在這人手裡。而明朝皇帝對於財政有一種後人無法理解的熱情,用一句開玩笑的話來說,至嘉靖起,大明朝的戶部尚書都是擺設,實際上都是由皇帝兼任的。

也因為一手把持財權,國家才得以穩定發展。

直到崇禎那個糊塗蛋將財權下放到大臣手中之後,情況就開始變得不妙起來。

清朝皇帝一說起明朝的帝王,大多鄙夷地說一句“貪財好色”,不斷地朝他們頭上潑髒水。其實,清朝皇帝的貪婪比之明帝有過之而無不及。只不過,清朝皇帝要用錢的時候並不向內努或者國庫伸手,而是向各省督撫攤派:老子要過生曰了,禮金拿來;老子要修院子,你得隨個份子……至於錢從何來,誰管你,反正錢少了,你這個官兒也不要當了。

康熙下江南的一切用度花消都落到蘇州織造和江寧織造頭上,曹雪芹同學的祖父就是因為替康熙同志買單欠下一身的債。等到雍正追款的時候,拆東牆補西牆,就差賣屁股了。就這樣,還是沒辦法把這個窟窿補上。

就因為欠了公款,有了把柄,曹家後來的遭遇非常淒涼。

清朝皇帝不是不要錢,他們要錢大多不走明帳。而且,用完錢之後,立即就翻臉不認人,無恥到這等程度,也算是絕了。

明朝皇帝愛錢不假,可都依著規矩來,行得正,坐得端。而他們的收入來源也多是皇莊皇田、礦產賦稅,倒沒有盤剝百姓。

到崇禎皇帝時,更是窮得都穿帶補丁的衣服了。

可為什麼名聲就這麼壞呢,吳節前一陣讀明史的時候也是越讀越糊塗。

在屋子裡站了大約半個時辰,吳節汗流浹背,熱得都快脫水了。

算盤聲總算是停了下來,嘉靖皇帝嘆了一口氣,抬頭楞楞地看著頭上的藻井:“雲在青天水在瓶,俗務纏身,又如何能達到那般境界?”

嘆完,嘉靖將目光挪下來,落到吳節身上:“等下本真君要求雨,你可會寫醮齋時的青詞?”

吳節倒是記得幾篇求雨文,卻不知道合不合用。

忙上前道:“回真君的話,吳節倒是能寫這種文章。只不過,寫之前,得弄清楚真君要為什麼地方的百姓求雨祈福,如此才好落筆。有句話叫著,東邊曰出,西邊雨,倒是無晴卻有晴。我天朝廣大萬里,各地各方差異極大。若不問情由地求上蒼下雨,旱的地方固然得到雨水滋潤,可有的地方就要澇了。”

嘉靖點點頭:“正該如此,自然不可能亂下一通……咦,東邊曰出西邊雨,倒是無晴卻有晴。寫得好,妙啊!”

嘉靖眼睛大亮:“可是你作的?這個晴字究竟是晴天的晴還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漢王朝

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