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上山下鄉
不甜不要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7章 上山下鄉,四合院:火紅年代的幸福生活,不甜不要鹹,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然一個激靈,彷彿感受到一股濃濃的惡意正在襲來。
水池邊,正在搓衣服的秦淮茹同樣吃味不已。
大兒子廢了不說,兩閨女成績平平,這輩子估計是指望不上了。
唉!她只覺前路茫茫,根本看不到一絲希望。
......
同年12月28日,為了解決城鎮青年就業問題,並帶動農村地區發展,領導人發出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
緊接著,全國掀起了知青上山下鄉的熱潮。
知識青年大規模離開城市,到最廣大的農村定居並參加勞動,又稱為“插隊落戶”,是一場以提高實踐作用的政治運動。
事實上這項運動在1956年就已經展開,這麼多年下來,一直未曾停止。
不同的是,此前一直遵循著自願原則,而這次增加了不少限制條件。
各家各戶沒有工作的,十六歲以上未婚青年,不論男女,只能留下一個在家,其他人都必須下鄉參加建設。
1969年2月10日。
這天晚上,街道辦王主任親臨大院,當著所有人的面宣佈了這則通知。
並讓各家各戶在規定時間內做出選擇,到街道辦上報插隊名單。
轟!
一時間,整個大院都炸鍋了。
要知道這次插隊,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後勤保障。這意味著分配到相應地點後,衣食住行都需要靠自己去解決。
運氣好點的,分配到富裕些的農村,運氣差的,直接給你整到大西北去,那才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讓這些一輩子沒下過地的人去開荒墾糧,那不是要了他們的命嘛。
於是乎,一眾鄰居愁眉苦臉地回到家,商討起應對之策。
中院賈家。
剛從少管所回來沒幾個月的棒梗,坐在板凳上,雙手捂著額頭,幾近崩潰之中。
毫無疑問,以賈家的情況,插隊命運在劫難逃。
賈張氏看了眼兒媳婦,愁眉苦臉地說:“淮茹,你看看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棒梗留在城裡。”
年過六十的她,頂著一頭花白頭髮,臉上的皺紋縱橫七豎八,像一條長滿青苔的溝壑,無言地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秦淮茹臉上充滿了苦澀,回應說:“我哪有什麼辦法,除非讓棒梗接我的班。”
瞧見兒子那躍躍欲試的表情,又補充了一句:“可這麼一來,就學徒工那點工資,咱們一家人都得餓死。”
霎時間,棒梗猶如霜打了茄子一般,蔫了下來。
又抬起右手看了看,不禁苦笑一聲。
自66年那次偷雞被抓,被人打斷手臂,從此就留下了後遺症。
連握拳都做不到。
這種情況,讓他該如何應對接下來的插隊下鄉。
作者ps:昨晚鍵盤失靈,本來打算這個月衝一衝全勤,又沒戲了!
今天上班抽空碼了一章,晚點再用手機碼一章。
新鍵盤要後天才到,花了三百多塊,心疼......圖片看段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