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報告文學
鱘魚本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章 報告文學,重返88,草根的官場逆襲,鱘魚本尊,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務就由小俞挑頭,你們都用心配合啊!”
黨政辦有七個辦事員,四男三女,紛紛站起來應聲打招呼。
俞承偉多次進出鄉政府,對這些人雖然叫不出名字,但是瞧著都面熟,他把自己擺在小字輩,熱情的跟七個人握手問好。
趙家華從辦公桌裡拿起一摞文件和檔案袋,放在了俞承偉的桌子上,“小俞,這就是任務,一定要儘快辦好。”
俞承偉嘴裡應下,坐在座位上翻看這些文件,很快就明白了是什麼任務。
心頭不由得再次振奮,暗忖真是瞌睡了有人給遞枕頭。
任務看似簡單,實際上絕不簡單,黑石鄉榆樹村竟然存在著一尊“大神”,袁本昌。
這位老人已經過世將近一年了,袁本昌的兒子把其父生前積攢的黨費給送到了鄉政府,由此揭開了袁本昌的身份和過往。
袁本昌是二十年代參軍的紅小鬼,參加過反圍剿和長征,又經歷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在戰場上負傷之後退役,沒有選擇國家安排的工作,認為那會給國家增加負擔,反而回到家鄉務農。
要知道袁本昌在部隊的時候可是團級幹部,這樣的黨性和覺悟令人欽佩。
後來經歷了特殊時期,袁本昌的檔案就遺失了,袁本昌的兒子不但送來了老人積攢的黨費,還有七枚軍功章,其中還有一枚是一等功臣勳章。
許利國得知此事,心裡或許是受到了很大的觸動,又可能有別的考慮,就讓黨政辦發掘整理袁本昌的事蹟,最好是寫成報告文學那樣的模式報上去。
可惜這個任務對黑石鄉黨政辦來說有點超綱了,委實過於艱鉅。
作為林城略有偏遠的鄉鎮,八十年代末,鄉里的幹部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而俞承偉則是近兩年黑石鄉分配來的第一個大學生,想把袁本昌的事情唱好,俞承偉無疑是比較得力的人選。
俞承偉為何振奮?
因為他在上輩子的時候看過關於袁本昌的報告文學,寫的很好,印象深刻,他趕一趕的話,再有手上詳實的資料,寫出一篇小十萬字的報告文學不會費勁。
一旦這篇報告文學署上他的名字,哪怕不是第一作者,對他的好處也不言而喻。
這就不止是在黑石鄉站穩腳跟了,很有可能再進一步啊!
再退一步說,俞承偉上輩子坐冷板凳,不光練出了一手軟硬書法,對文學和文章什麼的也下了些功夫,只是人到中年之後才冷了那顆在仕途上進取的心。
讓他來寫這篇報告文學,他有信心比上輩子那個作者寫的更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