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拾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踏枝 第116節,踏枝,玖拾陸,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好,這是一葉障目了。
他不把樹葉拿開,由著它遮擋他們爺智慧的眼睛,他豈不是要與鄧國師、徐公公之流為伍了?
越琢磨,方天越覺得是這麼一回事。
提著食盒,他回到書房,一面擺桌,一面佯裝隨意地問:“爺,秦姑娘幫您好多,一隻筆架不夠,要不要再添份謝禮?”
方天轉頭看方天,稍一琢磨,大約猜出他的想法。
說起來,方天是被他曾經的義正言辭帶溝裡去了,現在奮力想爬出來,也是不容易。
林繁清了清嗓子,道:“那你覺得,送什麼好?”
方天答不上來。
給姑娘家送禮,他們爺不擅長,他也不擅長。
比起讓他們爺再向黃公子請教,方天想,優秀的親隨,要提出問題,更要解決問題。
“不如,小的去問一問舅婆?秦姑娘的喜好,舅婆掌握得準。”方天道。
林繁忍著笑,應了。
簡單填了肚子,林繁趕去上朝。
朝房外,他遇到了黃太師,永寧侯比他早到,正與太師低聲說話。
林繁與兩人行禮,不多打攪,他知道,老侯爺與太師說的是“要緊事”。
秦胤立在廊下,時不時按兩下眉心。
黃太師問:“你身子骨也不舒服?”
“年紀大了,”永寧侯一夜未眠,聲音發啞,“夜裡睡得不好,整個人就不得勁。”
“我還以為你老當益壯。”黃太師道。
“習武是強身,但以前受傷也多,老毛病不少,”永寧侯左右看了看,道,“這段時間,乍暖還寒,能堅持上朝的老傢伙們都少了。”
一聽這話,黃太師皺了皺眉。
“徐太傅不肯出來,大門內外兩道牆還是砌在那裡,聽說,兒子都回來侍奉了?孫子也要辭官了?”永寧侯問。
黃太師嘆了聲:“老太傅就那個脾氣。”
“他不來,範太保又染了風寒,”秦胤道,“以後啊,老傢伙們越來越少。”
黃太師道:“一代更一代,年輕人的天下。”
“話是這麼說,可我們這些老骨頭退場的方式,不該這樣,”秦胤壓低了聲,道,“說白了,現在朝廷日子太太平了,一個個的,都忘了前朝以及大周初建時的苦,才會多這麼多烏七八糟的事!”
第135章 有難同當
這話說的,黃太師睨了秦胤一眼。
永寧侯卻似沒有察覺一樣,語氣裡添了幾分氣憤:“看似有內憂外患,其實,年復一年,沒多少動靜。
古話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西涼、南蜀,小打小鬧,根本不成氣候,京畿更是歌舞昇平。
內裡嘛,除了老太傅和皇上鬧成這樣,也就那臭道士了。
太師你說說,現在是不是很安樂?
老夫別的不怕,就怕安樂下去,筋和皮都散著,等困難來時,全不知道怎麼辦了。
我們還在,多少能定一定心。
等我們全埋土裡了,再著急也爬不出來。”
黃太師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老侯爺說得在理。”
他有意再多說幾句,上朝時間已至,不得不作罷了。
這些話,埋在了心裡。
整個早朝時,黃太師都在琢磨永寧侯的話。
永寧侯的擔憂,他很能理解。
金鑾殿裡站著的這些小年輕們,即便明白這個道理,但他們的體會,絕對沒有他們這些經歷過最艱難時期的老頭子們深刻。
亂世,人命不稀罕。
糧食、軍需,才是最要緊的。
大將們領兵出征,他們後頭打理內政的,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