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拾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踏枝 第144節,踏枝,玖拾陸,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上聞言,睨了馮仲一眼。
“虎父無犬子,定國公此次,定能建功,叫西涼人一聽他的名字就膽顫,”馮仲沒有察覺到異樣,又道,“敵人有多憤狠,我們大周百姓就有多麼喜歡。這麼看著,那身姿,真像啊……”
這幾句話,落在皇上耳朵裡,格外尖銳。
沒有剋制住脾氣,他衝口問道:“像誰?”
馮仲瞪大了眼睛。
這算什麼問題?
能像誰,當然是像他爹唄!
難道定國公還不止一個爹了?
“朕……”在得到回答之後,皇上自己回過神來,那答案不聽也罷,“老將軍先下去吧,時辰差不多了。”
馮仲便沒有糾結皇上的問話,依言下了城樓。
皇上依舊背手站在上頭。
長槍,是林宣的長槍。
趙臨雖也是槍術高手,但他那柄長槍,當年是隨著入葬了。
可林繁這個人,讓皇上無法不將他與趙臨的身影重疊起來。
趙臨善戰,大周建朝前,就四處征討。
每一次,皇上都會送他出徵,看到的,是誓師時趙臨的堅定與信心。
從初出茅廬的少年,到身經百戰的青年;從趙大將軍的兒子,到大周的皇太子。
趙臨的每一樣身影,都刻在皇上的腦海裡。
因此,他記得很清楚,建隆三年,也是這個時節。
料峭的春寒剛剛才退去,微風中帶著絲絲暖意,趙臨抵住了朝中各種壓力,親自掛帥出征。
他跟著父皇一起,站在這座城樓上,與將士們踐行。
趙臨在廣場上,與林宣說著話,他臉上的笑容,傳到了城樓上,讓父皇都不由展露了笑顏。
那時候,皇上也笑著。
即便是,他的心中,沒有任何笑意。
他不住想著,趙臨這回堅持親征,是錯誤的、失敗的,是對大周不利的。
出發時笑得這麼開懷,回來時一定垂頭喪氣。
或者,也有可能根本回不來。
只是,皇上在京中,幾乎每隔三五天,就有捷報抵京,連最是堅持“太子不該親征”的老臣們都不太提這一樁了,朝中都是誇讚之語。
不過一年光景,趙臨奉上的是兩州六府的傲人戰績,滿朝驚歎。
大軍凱旋時,正是建隆四年的二月末。
那年是個暖冬,春天來得特別早,大軍進城時,春花綻放。
百姓們紛紛到街上迎接大軍,把一枝枝花枝投向他們的懷中。
而皇上,隨父皇登上城樓,等到的是滿懷花枝的趙臨。
趙臨站在那兒,笑容比他出發時,還要燦然。
那副畫面,皇上至今想來,依舊清晰如昨日一般。
隔了二十幾年的漫長時光,這一刻,他看著林繁,就像是看到趙臨。
春風習習而來,吹在身上,皇上沒有覺得有半點暖意,反而是,越發的冷。
不安與煩躁充斥著,可大軍出發在即,作為皇上,他必須說些什麼。
強壓著心緒,在眾多將士們的目光裡,皇上抬高聲音,鼓舞士氣。
他說得簡單,底下依舊激昂。
戰鼓聲響,馮仲上馬,秦威與安北侯兩位副將跟上。
林繁隨後上馬,依著佇列,浩浩蕩蕩出城。
除了在廣場上誓師的,還有眾多兵士集結在郊外。
依著計劃,等他們出城抵達營地後,會再等兩個時辰,與其餘州府抽調的兵力會合,由馮將軍點騎兵陣,先行趕往飛門關,其他將士隨後。
出城這段路,引了不少百姓來看,有膽子大的,高喊著“殺到西涼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