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拾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踏枝 第156節,踏枝,玖拾陸,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熱追求。
以老侯爺的歲數與身體,這一次可能是他能為大周奮戰的最後機會了。
若邊關一切太平,老侯爺肯定願意在京中樂呵呵頤養天年,得一個壽終正寢,善始善終。
可是,大軍壓境,邊關告急,他因身體而不能應戰,他遺憾又愧疚。
能得勝果,倒也罷了,真損失慘重……”
“損失慘重”四個字,不吉利,很難聽。
可誰能說黃太師一味唱衰呢?
就前幾天,就這四個字,就在飛門關送達京城的軍報上,一筆一劃地寫在那兒!
第181章 惺惺相惜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會有可能。
就永寧侯那直脾氣,聽聞西涼發兵能急得厥過去,真一次次知道戰況上的頹勢,他能養病?
他養得住才怪!
不能去邊關,留京又養不好,那他老人家這些時日做什麼?
當熱鍋上的螞蟻,看看什麼時候把自己烤熟了?
黃太師不管那些議論,繼續道:“對武將而言,灑熱血是他們的榮耀。
老侯爺對大周忠心耿耿,大周需要他,他也需要去邊關燃燒自己。
哪怕最後燒盡了,能攔下西涼與南蜀,便是對他最好的送行。
若是皇上因著捨不得,而不給永寧侯這樣的機會,他才會抱憾終身。
秦胤一生為大周徵南討北,立下赫赫戰功,這是他該得的獎賞。”
邊上,範太保重重抿住了唇。
他的眼眶、嗓子眼,酸澀得厲害。
他這才發現,自己的眼中不知何時,已經有了溼意。
不止是他,他也從黃太師的話語裡聽到了忍耐的哭腔。
範太保想,即便老太師這番聲情並茂,有故意誇張的成分,但其中,也一定是有幾分真情實意的。
他也後知後覺地反應過來,為何黃太師會一改初衷,甚至改變他自己行事的風格,直接在金鑾殿上說這些話。
不願意看永寧侯帶病出徵是老臣之間的惺惺相惜。
而讓老侯爺去,更是惺惺相惜。
都是一把年紀的人了,便是歲數有些差別,大幾歲、小几歲,其實都差不多了。
誰走前,誰走後,都有可能。
指不定他們都活不過最年長的徐太傅呢。
只是,人死了,得死得其所,死得有那麼點意思。
正如徐太傅說說的那樣,死就死了,但這樣,對皇上、對大周有好處嗎?
他們都得留下些什麼來。
所以,徐太傅一腔報國之心,但他築牆封門,堅決不邁出來一步。
所以,永寧侯連馬背都上不去了,還想著去指揮戰局,替大周守住邊境,也再鍛鍊幾位後生。
所以,黃太師明知皇上反對,還要堅持為老侯爺爭取。
清了清嗓子,範太保亦往側面邁了一步,懇切道:“老臣以為,太師所言有理,由老侯爺坐鎮邊關、排程三軍,既是他自己的追求,亦是我大周度過這一次戰事所必須的。”
董侍郎被黃太師的一席話,說得心中熱血滾滾。
他與永寧侯交好,太曉得那倔老頭是個什麼脾氣了。
一時間,什麼“輕如鴻毛、重於泰山”、什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全在他腦海裡翻來滾去。
也顧不上旁的什麼,董侍郎想站出去,附和兩位老大人,不曾想,他晚了一步,被自己的頂頭上峰搶了先。
史尚書先站出去了:“整體排程上,臣汗顏,兵部捉襟見肘,此時確實需要一位有前線領軍經驗的老將軍來統一安排。只在飛門關內統領一番,臣想,老侯爺雖是病體,應當也還吃得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