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拾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踏枝 第2節,踏枝,玖拾陸,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趕走了,但命格似乎真就那般了。

秦鸞的母親產後多病,養了三年多,撒手去了,父親亦是病了一場,精神大不如前。

也不知道哪個想起了高人的“無稽之言”,一時間傳了些流言,連後宮裡的順妃娘娘都聽說了。

許是真就記住了“無上恩榮”,順妃有意讓所出的二皇子與秦鸞定親,前腳試探了永寧侯夫人,後腳,永寧侯就闖了御書房,在御前大罵順妃。

彼時朝廷正西進以圖收復失地,永寧侯隨時準備聽命出征,老侯爺一口一句“順妃咒老臣戰死”,讓皇上命順妃不可再提此事。

順妃是不提了,但失去了母親的秦鸞,變得體弱多病。

五歲那年,高燒不退,太醫們紛紛搖頭,永寧侯府束手無策之時,天一觀的道姑沐雲到訪,收秦鸞作徒弟。

而順妃突然舊事重提,這次皇上的態度又十分曖昧,永寧侯與沐雲仙姑商量之後,暫時答應了下來。

若秦鸞能熬過這一回劫難,沒有夭折,那等她修行至十六歲,再行聘禮,若活不到那時候,只當沒有這事兒,也不會無端端佔了二皇子妃的位子。

御前,向來直性子的永寧侯把這個意思委婉又委婉、粉飾再粉飾地表達了,皇上倒也沒說多的,頷首應允了。

自那之後,秦鸞便在府中修行,身體日漸康復,兩年後,能跑能跳的她隨師父去了道觀生活。

秦鸞一直以為,她會在修行期滿後下山、被聘為皇子妃,哪怕她喜歡觀中生活,祖父也不可能為她這事三闖御書房、出爾反爾,將來二皇子若得了大統,便算是印證了那高人的話……

直至、直至那天夜裡,秦鸞夢見了已離觀雲遊幾年的師父。

夢裡,師父靜靜交代她,讓她這就下山。

回京去,退一樁親,救一個人。

第3章 有救

皇子婚儀,禮數繁複。

雖然,秦鸞與二皇子之間只是個口頭婚約,並未走那些儀程,但皇上金口,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將這事作廢了。

退婚也好、悔婚也罷,如此有損皇家顏面的舉動,到底不可能一兩句話就歸為“陳年舊事”。

這親,不好退。

難歸難,真正讓秦鸞不解的,是緣由。

當年“結親”,本就古怪得緊。

二皇子不過就比秦鸞長三歲,順妃即便野心勃勃,也不該在兒子年幼之時就急不可耐、站出來當靶子。

再說皇上,不止當年,現如今對幾個年紀相仿的兒子,亦沒有明顯的偏愛之情。

順妃被拒一次後,若無皇上授意,應是不會再提第二次。

那年重提,八成是皇上的想法。

既然不偏愛二殿下,那給他定下一門有“說法”的親事,皇上此舉,可能是另有考量。

至於退親,師父在夢裡並未詳細解釋。

秦鸞對二皇子無好感無惡感,但是,無論是明面上呈給皇上的理由,還是師父讓她這麼做的真真原因,她得做到心中有數。

需得小心進退。

皇上畢竟是皇上。

祖父再多軍功,也是臣子。

退親無法一蹴而就,救人,是眼前能做、也必須做的事情。

秦鸞要救的人,是蘭姨。

蘭姨名喚楚語蘭,是秦鸞母親的閨中摯友,她嫁給了忠義伯世子。

秦鸞病怏怏的那兩年,蘭姨時常帶著獨女萬妙來侯府探望她,萬妙與她說些同齡姑娘的童言童語,蘭姨給她講閨中與她母親往來的故事。

靠著蘭姨的故事,秦鸞雖早早失了母親,卻對母親並不陌生。

等秦鸞拜了師、身體好起來後,蘭姨和萬妙亦經常邀她去伯府做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懷了豪門霸總的崽後我一夜爆紅了

且拂

回到豪門以後我紅了

山有嘉卉

專治販劍,玄學大佬她殺瘋了

一彎月

我曾愛你刻入骨髓

羊咩咩

大話仙門

知v蟬

和離當天,丞相大人將我綁進花轎

小橄欖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