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與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7節,為妃三十年,她與燈,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向王授文:“這是前日皇貴妃給朕提的一本書,朕昨夜讓武英殿翻了出來,今兒早看了一半。你們也看一眼。”
王授文趕忙接過來,翻至封面一看,卻是《張氏醫通》。
他一時有些恍惚,這本書是他從前的私藏,後來臥雲精舍焚燬,王疏月在南方的重修臥雲的時候,又把這本書從族宅裡掏弄了過去。如今,竟被自己的女兒放到了皇帝的御案上。
想著,不由膝蓋一軟。
“臣……罪該萬死。”
皇帝知道他在懼什麼。
後宮不得干政是鐵律,但怎麼說呢,這個界限是捏在皇帝自己手裡的,皇帝著實不大喜歡王授文這副慎重過度的模樣。
“起來。朕沒問罪就是無罪,你這個毛病,要給朕改了。”
“是……是。”
王授文站起身,皇帝指向他手中的書,從新開口道:
“雖說種痘是民間之法,但朕記得,當年硃紅光奏本里寫過:‘幼兒種痘後存活有十之六七。’這就已經很好了。”
王授文躬身,慎重地應道:“是,皇上,臣記得,前明末幾年,南方出了一場大疫,官宦人家有錢請醫用藥,到還能活人,貧寒之家,就只能眼睜睜地人死。那場大疫後,有些富貴之家,就依照著這本《張氏醫通》,用貧家子做這種接痘的試驗。看這本書裡提了四種種痘法:一是痘衣法:將痘瘡患者的衣服給需要接種的人穿,二是痘漿法,用棉花蘸上痘瘡的漿液,塞進被接種者的鼻孔。三是旱苗法:將收集的痘痂陰乾研成細末,用細管吹入被接種者的鼻孔。四是水苗法:用棉花蘸上水調的痘痂細末後,塞入被接種者的鼻孔。的確有不少人出痘後存活。所以後來,至皖南起到江浙一帶,百姓多有效行此法的。”
十二接過那本書翻了幾頁,一面道:“自我們大清入關以來,痘症就一直是宗親們的心腹大患,從前在關外,沒有這樣的病症,所以入關後才措手不及。之前皇父那一朝也是議過此類法,但是八旗各家實不肯讓自家子弟受這份苦,所以寧可把子弟送到外地避痘,也不肯在京中試驗此法。因此始終沒有推行起來。”
皇帝一手撐著案面,站起身道:“這也是躲痘。入關二十多年,八旗後嗣子孫一半折損在此症上,出症之後,只能將人遷出隔離來堵塞蔓延,朕的兄弟如此,如今,朕的兒子也是如此,說白了,都是靠天來掙命,依朕看,竟被動得很。”
王授文知道,直隸的疫症,和皇三子的事,讓皇帝動了重議推行種痘法之意。
但這件事設計宗親子弟,恐怕比當時推行耗羨歸公,還要困難。他一向信中庸之道,朕要開口說話,卻聽外面傳來何慶的慌亂的聲音。
“萬歲爺,奴才……哎喲,奴才有話回。”
皇帝抬起頭:“進來說。”
何慶推開門,慌亂的腳步愣是在門檻上絆住,啪的一聲摔在地上,他故不得疼,匍匐起來道:“萬歲爺,恩祐寺的人來稟告,三阿哥……沒了。皇后娘娘聞訊後已經驚厥過去。太后娘娘已傳召太醫前去看診,祐恩寺請萬歲爺的意思,三阿哥的……”
此言一出,殿中所有人皆跪伏於地。
炭火燒得正旺,灰白色的炭灰不斷地從炭盆裡飛揚而起。
王授文匍匐在地,面前只有除了外面透進來的枝影在動,窗上則是大片大片寂寞的雪影,映了他們滿身。
此時殿中,除了影子之外,其餘的一切真實活著的東西,好像都禁止了。
***
皇后從驚厥之中醒來,已是子夜。
空寂的宮室裡只有孫淼一個人在地罩前看著藥爐,綢帳垂地,萬物靜默,她喉嚨裡啞得很,連開口要茶都發不出聲音來。
她索性不說話,撐起胸口將喉嚨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