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9節,時尚大撕,御井烹香,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給未來的服裝業描繪的最好的藍圖:希望中國能有自己的快消品牌,能有一個相對正規的生產機制,別再是小作坊式、小廠房式的成衣生產,大廠也別千篇一律地做著那些老樣式,多少也有點改變——但就這都難,那時候物資太匱乏了,怎麼生產都不愁銷路,他們有什麼改進的動力?
出國開會,考察國外服裝業,她不願意去,有什麼可考察的?第一次去國外,電視裡在放時裝週新聞,那些設計,看得人眼花繚亂。她說過分前衛,其實心裡是有點羨慕的:那麼美、那麼貴,可和她,和中國一點關係都沒有。那個時候她從來沒想過,中國也會出奢侈品設計師,她從沒想過大眾奢侈品也會進入中國社會,成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沒想過五千塊的裙子要搶著買,一萬元的大衣銷量居然也很可觀。
如果有一天……能……
這想法,只在夢裡有過,清醒的時候一閃就被掐滅,不可能的念頭只會帶來痛楚,她早已認識到,自己從事的是個殘缺的行業,永遠是產業鏈的下游,這種形勢不可能變化,看不到變化的理由。
後來,快消成衣漸漸地有了,工資漲起來了,顧問費也越來越豐厚,她驚訝地發現,原本高不可攀的奢侈品也可以列入購物清單了,可產業局勢還沒變,很多年輕設計師都在努力,但沒有誰能讓人眼前一亮,這又有什麼稀奇呢?這個產業的土壤是如此貧瘠,沒有積澱怎麼爆發?服裝設計的主舞臺在西方,這是不容置疑的真理。中國這裡玩的只是一場拙劣的模仿秀,這就是現實,只能去接受。中國不會有高階設計品牌,不會有世界性品牌,又何止服裝行業,哪個行業不是這樣?
“1992年我在法國的時候,看到lv的大秀,當時我最好的想法,也就是如果有一天,能在大秀上看到中國模特就好了。”
“2001年有了呂燕,那時候我的想法也有了改變,最好的想法,如果我們也能把學生送進帕森斯那樣的名校就好了,如果能留下一兩個進入大品牌工作就更好了,哪怕是助理設計師也好啊,還沒有中國人能拿到過這樣的職位呢。所以,我才會支援喬韻申請海外的學校,喬韻不去帕森斯,我才會那麼生氣,我覺得她沒有自創品牌的才氣,最好的結果也就是拼命努力,再靠著一點點運氣拿個設計助理的職位,但即使如此,她能達到的也是中國設計的高點了,至少她能親眼見證到世界服裝的風尚是怎麼被製造出來的了,這已經是我們這一輩不敢想象的高度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