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穿到明朝考科舉_106,穿到明朝考科舉,五色龍章,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相應和,承得也算圓轉,只是下面那句‘夫子先進之從,得非示之以用中之極乎’,又與破題相犯,我險些就黜落你的文章,不許張貼了。”

那、那怎麼就沒黜落呢!

崔燮遺憾地看著林監丞,臉色都黯淡了幾分,看起來活像個被先生挑出毛病,怕自己要受罰的小學生。

林監丞心一軟,哄了他一句:“我看你這兩句用詞雖相同,卻是層層呼應,加重了夫子救時之意,便且饒過了這一回。”

他還要看別人好好聽講沒有,倒沒注意到自己那句安慰後,崔燮的臉色又悲苦了點兒,自顧自地點評道:“到這裡還算平緩,後面卻以一句‘何則?’轉折,平空拔起一個陡坡,自問夫子為何要示世人‘用中之極’,而後接著便是以一句自答入題:道散於天下,而禮樂其顯者也。

“夫子之救禮樂之弊,非止禮樂,亦為導時俗迴歸先王之道也!”

林監丞嘆道:“後面且不論,能把孔子‘從先進’之言引導到聖人之‘道’上,這篇文字便立意便高了。你等以後作文時也要記著,不可只摳原題字眼兒,也要揣摩聖人做這些事時的心思念頭,從小處見大。”

眾生連稱受教,眼角餘光都落到崔燮身上,想盯出他是怎麼想到拔這麼高的。

崔燮也跟他們解釋不了。

後世的學生們開始做閱讀理解就要總結歸納中心思想,那時候就是拼命往高處、大處、虛處拔,寫作文更是早就形成了習慣——孔子都是聖人了,從的又是同為聖人的文王、武王、周公,想再拔高,又夠不著堯舜禹三代,那可不就只能高到虛無縹緲的“道”上了嗎?

反正已經叫人看了個夠,多大的恥度也都破過了,他索性破罐子破摔,只當這些人都是蘿蔔白菜。反正也沒哪個能上來抓著他,真打起來他也不虛誰!

這麼想著,他心裡那股不好意思的勁兒倒是一點點落下去了。

只是講到後面,林監丞又誇他用詩經中“黍離”之後,詩由西周的《雅》降為《王風》的典故,暗指“王者跡熄”,典故用得恰當時,他又悄悄紅了一下臉。

這篇文章用的典故還是不夠多,大部分不是出自《論語》就是《詩經》,只添了謝助教講《大學衍義》時提到的《尚書》篇名代表古代教化,再就是一點周禮常識。

若再給他一年半載時間讀書,寫出來的論據還能更翔實。

他想著如何改得更好,林監丞已講到了這篇文的結尾:“結尾重扣承題句子。‘天下靡靡日趨於偽’一句與承題遙相呼應,更悲愴有力。有此悵嘆在前,之後又言夫子從先進之志,豈非為示禮樂於天下耶,又進一步烘托夫子之志,夫子之力行,使人慾拜倒身後,從其道而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為你開啟時間的門

皎皎

公子極惡

淺如月

HP我的爸爸是伏地魔

吃瓜下

老攻失憶後人設崩了

念念有嶼

穿成農家老婦,我帶著兒孫去逃荒

暴富的喵喵

因果輪迴之第九世覺醒

菩提樹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