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薇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9節,大唐探幽錄,八月薇妮,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因為自以為摸清了武后的心思,他才要迫不及待地在殿上推波助瀾一把,沒想到再一次不負眾望地站錯了隊。
武三思心中十分懊惱,同時有有些不甘的憤憤,心想:“姑母啊姑母,你如果不想為難那十八子,為何不提前知會我一聲兒,我也好知道如何行事,為何每次都讓我這般出醜。”
武三思當然不知,對武后而言,他的一言一行,早就在武后的意料之中,且她不屑跟武三思說明。
一來,她不願跟愚笨的人費心解釋,第二,她也深知,就算沒有武三思,朝堂上,也一定會倒向她早就預料的方向。
果然,不負所望。
退朝之後,滿朝文武分作幾堆往外而行,跟武三思抱團的幾位,不免有些怨念:“梁侯,你當初說皇后不喜十八子的奏疏,但今日明明不似這樣?”
武三思臉皮極厚,輸人不輸陣地說道:“眾人皆知皇后原本是不喜的,只不過……誰知道有人從中作梗呢。”說著就瞥了崔曄那方一眼。
而在崔曄身旁,並立的卻是張柬之,許圉師,林侍郎跟袁恕己幾人。
其實非但武三思等人不解,就臉袁恕己跟許圉師、林侍郎也不明白。
他們也早聽說了皇后摔了奏疏的事,阿弦被下獄更是人盡皆知,且今日來,李姓諸王同樣反對的回奏也陸續傳入長安。
所以明面上看來,武后的確是旗幟鮮明地站在反對的立場上。
今日在朝堂之上,就算崔曄同林侍郎也站了出來,但以武后果斷堅決的性格,倘若不同意,她絕不會如此輕易地放過此事。
——但最主要的,是高宗的態度。
自從這位手腕了得的武媚成了皇后之後,不知不覺,高宗對她開始“言聽計從”起來,甚至連“廢后”都不敢宣之於口,因此還白白推出了一個上官儀。
就算高宗列朝,但以他平素的言行來說,高宗的表態——往往是在之前跟武后都已經溝通好了的情況下,也就是說,高宗能這樣確鑿無誤旗幟鮮明地表示十八子的奏疏極好,也必然是在武后的“首肯”之下。
所以兩個人才能這樣天衣無縫地“一唱一和”,甚至將太宗陛下抬了出來。
是以袁恕己等人不明白,武后的態度為什麼竟做了如此“南轅北轍”似的轉變。
武三思向著這幾個人投來憤而不甘目光的時候,許圉師正對崔曄提出了這個疑問。
崔曄道:“你們都錯了。”
眾人越發莫名。
“皇后原本就沒有想要治阿弦的罪。”崔曄沉聲道,“也就是說,皇后原本就覺著這份奏疏寫得好。”
眾人齊齊驚住,袁恕己先急著問道:“我就不明白了,既然覺著小弦子做的對,為何將她投入金吾衛大牢?”
張柬之畢竟老謀深算,即刻了悟:“我明白皇后的意圖了,她這樣做,是做給天下人看的,是做給你我、尤其是各地的王爺們看的。”
崔曄微微一笑。
“女官”本已足夠引人矚目,且朝野之中引發了許多非議,在這個風口浪尖上,偏又上了這一道“驚世駭俗”的奏疏。
如果在這個時候,皇后旗幟鮮明地站出來表示同意,那麼底下那些本來就仇視皇后任用女官的朝臣或者百姓,一定會先入為主地覺著皇后是在“護短”,任用女官本就破格逾矩,如今更要做出類似背棄“祖宗規矩”之舉,那時候,一定罵聲如潮。
而且對於各地諸王來說,假如削減用度是皇后大力贊同的,就如同高宗李治所說,只怕他們會齊心協力一跳三尺。
在這所有發生之前,皇后先下手為強,把阿弦投入大牢,又命人散播摔奏疏一事……給眾人營造一種皇后大怒,竭力反對的氛圍……
在這種情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