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0章 鐵流碰撞(三),大漢王朝,寶樹,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重騎兵披甲上馬的命令被下傳到每一個十騎隊,柔黎重騎迅速從備用馬取下盔甲、面甲,搭手幫忙更換盔甲,繫上皮繩,放下面甲......

成百上千次的披甲訓練讓重騎無比熟悉該做什麼,中間沒有什麼交談,不需要十騎長、百騎長的呵斥,十個呼吸都不到的時間,一隊隊身披魚鱗甲、佩戴精鐵彎刀的重灌騎兵步陣完畢,無形中散發鋼鐵般的血腥氣息,迫不及待在敵人的鮮血中趟上一次。

同時,前方接到旗令的骨啜納千騎開始動了,隨著晃動的馬身,數千柔黎精騎下意識摸了摸懸掛馬旁的柔黎弓。

精通騎射的草原健兒,再擁有森林氏族偶然間發明的強弓,經過集合數百匠人的鍛造帳改進,騎射早就成為了柔黎勇士的看家本領。

圍獵戰術玩的爐火純青,仗著柔黎弓,螺貝山谷的柔黎騎兵可沒有少“欺負”馬賊、或打著歪主意的部落。

不過,今天,圍獵戰術恐怕沒那麼好施展了,要硬碰硬了,盡情揮動手中的彎刀,劈碎敵人的腦袋,劃破他們的胸膛。

雙方投放的兵力接近四萬,如此龐大的規模,又都是純騎兵,沿著一線排開,擠滿了螺貝山谷西邊數十里草場。

一旦雙方展開殊死衝鋒,激烈搏殺,波及的範圍必然進一步擴大,到時候就連千人規模的騎兵隊伍想要掉頭,迅速脫離戰場的難度絕對不小。

前方,數千柔黎精騎緩緩加速,百騎和百騎之間留出一定的空位,每一個騎兵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根本不需要人命令,幾乎是下意識做出的調整。

這些都是參加大小十幾戰的柔黎精騎,戰場經驗豐富,就算新組建半年左右的拉庫茲千騎,不少僕從兵出身的常備軍幾個月來已經在演練、小規模實戰中掌握了節奏,哪怕是沒有主動掌握的,被十騎長、老兵們的皮鞭抽上幾遍也記住了。

如今衝鋒時的百騎佇列、騎兵間隔,最初是首領大人提出的陣列戰術,經過實戰檢驗,百騎長、營指揮、千騎長總結後的經驗,最後首領將改進版本推廣全軍。

這個距離使得千騎規模以上的柔黎騎兵衝鋒的干擾減到最小,戰馬速度提到最快,騎射的火力發揮到極限,哪怕遇到突發情況,周圍兄弟百騎也能夠及時援助。

嗒、嗒、嗒......傳統草原騎兵群衝鋒的馬蹄聲響起,不過隆隆馬蹄聲似乎夾雜細微清亮的鐵片摩擦聲,隱示柔黎戰馬的與眾不同。

鑲嵌馬蹄鐵的戰馬,衝鋒踢踏的節奏感強,彷彿一首戰歌在柔黎騎兵的耳朵響起,激發勇士們的熱血搏殺血性。

伴隨著隆隆的馬蹄聲,顫動的草原上,兩股浩浩蕩蕩的騎兵急流越來越近。

一萬多人馬對陣五千柔黎騎兵,將近三比一,充當先鋒的希哈苔部兵馬心裡很有底氣,座下的戰馬速度越來越快,迫不及待要踏破敵人營地。

不過,接下來的一幕,註定會給希哈苔部騎兵留下永世難忘的回憶。

最先頭的三千餘希哈苔部騎兵距離骨啜納千騎不足一百五十米,墊後的昆吶部兵馬進入兩百米的範圍。

突然,對面一個個衝鋒的百騎方陣如鳥翼展翅,僅僅一個呼吸左右的時間,領頭的千騎就偏了方向,同時舉起騎弓。

騎弓,一百五十米,對面的柔黎部騎兵害怕上萬大軍到這種地步程度,用這種無用的、浪費箭矢的射箭來鼓氣?

不對,箭矢怎麼飛得這麼遠,甚至飛過第一排的希哈苔部兵馬!

“閃避,舉盾......”一個個百戶長或部落貴人大喊提醒。

對面的柔黎騎兵陣列冒出星星點點的寒光,霎時間,一支支劃破空氣的箭矢化作漫天的箭雨,從天而降,籠罩在數千騎兵的頭上。

“嗖、嗖、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漢王朝

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