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0章 殷商文明,大漢王朝,寶樹,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海中對比印證。
“這些文字,我很多年前曾經在老祭司帳篷裡的羊皮紙上看過,好像是古老的兀錫文。這個字,我記得是宰殺的“宰”......”錫達大叔回憶道。
赫離似是回應地點點頭,從北邙山遺址、巨副壁畫,到兀錫文、龜甲、陶器罐圖、玉飾,再到科爾塞糜祭祀之地、三足兩耳銅鼎、竹片,甚至鍛造帳大匠沙遜偶然找到的弩弓圖紙都聯絡起來。
那是一個神權和王權高度結合的青銅文化時代,人間君主既是神的代言人,又是世俗的統治者,其神秘、獨特、璀璨的藝術是中華早期文明的象徵。
至於錫達大叔剛剛提到的“宰”字,赫離猜測不是宰殺,是一種官職,冢宰。
《史記.殷本紀》記載商王武丁“三年不言,正事決定於冢宰”。
殷商王朝的遺蹟,赫離從種種跡象推斷科爾塞糜遺蹟是一處殷商王朝的遺蹟!
為什麼殷商王朝的蹤跡會留在騰格里大草原,這片土地曾經處於殷商王朝的統治?
不可能,先不說殷商王朝統治的範圍,史書上沒有一星半點關於這片領地的記載,從這片遺蹟來看,從發掘出來的青銅鼎,這不是什麼莽荒之地。
神秘的青銅鼎,神秘的遺蹟,神秘的統治,若真有一支殷商力量統治過這片廣袤草原,那麼只有一種可能,也是最有可能的可能。
公元前一千零四十六年左右,牧野戰場,殷商王朝最後一任君王帝辛自焚而死,享國六百餘年的殷商王朝落下帷幕。
天意,或者說運氣在周軍,因為當時在牧野迎戰周軍的商軍是一支臨時拼湊的奴隸軍隊,並非殷商精銳之師。
殷商滅亡之時,殷商統帥攸侯喜正率領十萬大軍在外征戰,據說還有五萬俘虜,沒能夠及時回援自己的君主。當週朝建立後,這支龐大的軍隊消失不見了,無人得知其準確去向,成為困擾史學家的一個千古謎案。
有人說,這支商軍渡海去了美洲,創造瑪雅文明,也有學者在蒙古高原發現有疑似商朝後裔的生活痕跡,卻是沒有一個準確答案。
十萬商朝大軍不可能全是戰士,肯定還會有隨軍工匠、手藝人等,把殷商文明的種子撒在這片草原,北邙山遺蹟,再到騰格里大草原斷層的青銅技藝,以及科爾塞糜遺蹟,神秘消失的十萬大軍,或者說是其中一支人馬,走進新世界,在異域延續殷商文明。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