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韋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二章 錦貴,霓裳鐵衣曲,克里斯韋伯,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霓裳鐵衣曲草燃第六十二章錦貴吐蕃人並沒有出動大軍攻取,但各種收買、威脅、暗殺、劫掠等手段卻層出不窮,其目的只有一個,將生活在這一廣袤地域的大量羌胡部落編入吐蕃帝國,使其成為吐蕃大軍的一部分,威脅成都平原這一唐帝國西府,從三面夾擊唐帝國的隴右、關中之地。而面對吐蕃人咄咄逼人的行動,大唐劍南道駐軍的反應就軟弱遲鈍多了,他們很少採取直接的軍事行動,而是將那些受到吐蕃人威脅的羌胡部落遷徙到更靠近內地的州郡,以避免為吐蕃人所用。
王文佐問道。
興許是因為口音的緣故,李晉沒有聽清楚王文佐的問話,側耳詢問道。
王文佐提高了嗓門:
李晉苦笑道:
王文佐皺起了眉頭:
李晉長嘆了一聲:
王文佐嚇了一跳,他一路上都把時間花在研究松州周圍的兵要地理上了,對於劍南道的兵府數量倒是沒太在意,畢竟他只是松州都督府都督,又不是劍南支度營田處置兵馬經略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但11個折衝府的確少的有些出乎他意料之外了,雖然他也知道唐的府兵集中在隴右、關中、河東這幾個地方,但劍南道地域遼闊,治下少數民族多,情況複雜,弄到和江南道,淮南道、嶺南道駐軍數量一個水平線,還沒山南道多,著實有點駭人聽聞。
王文佐點了點頭,對眼前這個看上去有些頹廢的老者的觀感有所改變,當然折衝府的多少並不能全部代表當地駐軍的數量,還有藩兵、義從、募兵以及其他省份的調來的府兵,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可以體現的。劍南道所轄北至劍門關、甘南,西至雲南瀾滄江、哀牢山,南至貴州省、廣西省北部,東至三峽,可能是大唐天下十道中土地面積最遼闊,少數民族最多,地形最複雜的一個,這麼大的地盤,如此複雜的情況,只有區區11個折衝府,就算全是上府,撐死也就一萬多不到兩萬軍隊,夠幹什麼?也難怪他面對吐蕃咄咄逼人的進逼,表現的這麼消極了。
說到這裡,李晉嘆了口氣,便沒有說下去了。
王文佐聽到這裡,已經猜出了六七分對方的沒有說出來的話了,唐代的折衝府一個重要的職能就是在平時農閒期間訓練檢閱府兵:如何使用武器、各種隊形,如何識別旗號金鼓,講明軍法,這樣上戰場之後才是可戰之兵,而不是烏合之眾。不難看出,折衝府的數量不但決定了當地的實際兵力,還決定了當地受過軍事訓練的兵員數量(因為實際上曾經受過訓練的人數肯定超過了折衝府的額度,因為有退伍兵的存在,而且一般都還有餘
裕),我們可以將其視為某地的軍事潛力。
為何劍南道明明有充足的人力財力,卻只有區區十一個折衝府呢?這就涉及到大唐對手下若干道的定位了,關內道是根本,隴右河東是屏護兩翼,河北、淮南、江南是糧倉和財源,河南是保證漕運和東都洛陽屏護,劍南道是天子私庫,提供絲帛、金銀銅各種特產,養關中隴右軍隊的。在這種定位下,劍南道不需要也不應該有太強的軍事潛力,否則一來需要消耗地方財力養兵,減少了上貢中央的財稅;二來地方軍事潛力太強,一旦壓榨過頭了造反不好收拾,一個富裕而又羸弱的劍南道才是符合大唐整體利益的。
所以唐初的劍南道本土就只設定了11個折衝府,但唐帝國創始者們沒有想象到的是,吐蕃人的崛起使得成都府不遠的松州變成了前線。而大唐和吐蕃人的角逐影響到了地處西南洱海周圍的六詔之地。永徽四年,為獲得唐帝國的支援,南詔王細奴邏派子邏盛炎出使唐帝國,唐高宗封細奴邏為巍州刺史。其他五詔與河蠻部落,受吐蕃威脅,常棄唐歸附吐蕃。南詔始終附唐,因而得到唐的支援。經過近一百年的苦戰,南詔王皮邏閣終於統一六詔之地,成為西南強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