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韋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三章 脆敗,霓裳鐵衣曲,克里斯韋伯,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猛烈地海風讓崔弘度的聲音有些飄忽不定,王文佐穿過甲板,拍打士兵們的肩膀,不時停下腳步,叫出某個人的名字,開個玩笑或者說兩句勉勵的話,直到甲板的另外一端,他停住腳步,用自己最大的嗓門喊道:“喔、喔、萬勝!”
“喔,喔,萬勝!”
一開始是隻有幾個零零星星計程車兵,但很快甲板上便被戰歌聲充滿了,緊接著其他船上也升起了戰歌聲,有節奏的歌聲趕走了怯懦,將勇氣與力量塞入每一個人的身體,懦夫變為勇士。
嗚嗚嗚嗚嗚嗚!
連綿的號角聲掃過海面,倭人的快船鼓點越來越快,划槳的速度隨即跟上,木葉在水面翻飛,嗨喲——噗咻,嗨喲——噗咻,嗨喲——噗咻。甲板上,打著赤腳的先登們以大刀拍打盾牌,弓箭手則飛快搭好弓弦,從腰上的箭袋裡抽出羽箭。隨著雙方的靠近,對面的船影越來越大,波浪起伏,敵人船首上鏽跡斑斑的鋼鐵衝角不時露出海面,只要避開衝角的撞擊,靠上敵船開始圍攻,就勝券在握……
一陣搖曳的火鳥從唐軍的船隊飛出,這是燃燒的投矛——矛杆用浸透了松脂的松木製作,拖著長長的火尾向倭人船隊飛來。海水吞噬了大半飛鳥,也有幾隻在船艦的甲板上著陸,炸開,散射火花。甲板上亂作一團,物部氏的武士們大聲嘶吼,強迫士兵恢復秩序。但第二波攻擊接踵而至,這次夾雜飛箭,唐人的弓箭手也開始射擊了,一名舵手捂住心臟,箭矢穿胸而過,翻過船舷,落入海底。
根據後來史書上的記錄,很難確定是誰射出了唐倭初次交鋒的第一擊——參戰的六條船的船長有四位都在家史中說是自己,鑑於這四位後來都高官顯爵青史留名,於是流傳後世的《東國春秋》中竟然在書中這四位的列傳中都依照傳主自述記載,這也後世傳為笑談。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是唐軍而非倭人——原因很簡單,當時的倭人海戰投射武器還十分簡陋,充其量有些火箭、投矛而已,威力與射程都與王文佐船上的連發弩炮無法比擬,唐軍開火的時候,倭人甲板上的弓手還在百步之外,距離有效射程還有數十步呢。
唐人的第一波攻擊雖然猛烈,但完全在倭人的意料當中,船上的武士們揮舞著長槍,激勵著槳手和士兵們計程車氣,企圖靠到五十步左右再用藤弓發射火箭來燒掉唐人的船帆、射殺唐人的槳手,依照過往的海戰經驗這是小船圍攻大船的不二法門,只要失去了機動性,再怎麼堅固高大的海船也不過是活靶子。
但他們很快發現這一次過往的經驗好像失效了,唐人戰船的“火力”強度之大已經超出了他們的想象,箭矢和投矛如雨點般落下,就好像上面有幾百弓手輪流射箭一般。一個倖存的物部氏武士事後在自己的盾牌上找到了二十支箭矢,有的倭人為了逃避唐人船上射來的箭雨,甚至跳入海中。槳手和舵手們的死傷最為慘重,很快這些小船就失去了動力,他們歪七斜八的停了下來,甚至糾纏到了一切。
雙方首先直接接觸的是位於王文佐座船所在的左側,高速航行的唐軍戰船衝角威力十分驚人,將敵船擊碎,即使沒有直接撞中艦身,高速航行的衝角也足以切斷長槳,碰撞給木槳帶來的巨大沖力足以將另一端的槳手從長凳上撞飛,唐軍弓手居高臨下,向兩側的倭船射擊,投擲火把,戰船劃過,只留下海面上漂浮的屍骸和船隻碎片。
站在甲板上的物部連熊痛苦的看著遠處的一切,擔任迂迴任務的十幾條天狗快船大半已經化為船隻殘骸和浮屍。幾分鐘前他還在幻想著能夠從這些唐國船隻上獲得什麼戰利品,而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事實很清楚:唐國的戰船對於倭人戰船處於碾壓的優勢,在海戰中絕非僅憑數量優勢可以彌補的。
“吹號!調轉船頭,撤退!”
“什麼?”物部守恆愣住了,他有些哆嗦的指著遠處的海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