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9章 467【改良紡織機器】,朕,王梓鈞,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整經,是把棉紗紡成棉布的第一道流程。
徐正明指著眼前的經車說:“改良這個,比做飛椅容易多了。如今的經車只八繀(收絲器),臣改進過的紡車,足有二十繀!”
“需幾人操作?”趙瀚問道。
徐正明說:“兩人。”
八繀經車,也是兩人操作,生產效率提高了倍。
大明的紡織業,南北差異很大。
北方還在採用齒耙式整經,南方在宋代就用軸架式整經。
在紡織棉布時,軸架式整經,質量更優,產量更大。
南方的軸架式整經技術,最開始使用撥車,只有一個收絲器(一繀)。到明代中後期,已經發明出軠床,有四個收絲器。
江西的水利紡紗機誕生,刺激江南的紡布機發展。
於是前兩年,嘉定縣的工匠,發明出具有八個收絲器的經床。而今,徐正明再度改良經床,將收絲器擴大到二十個。
趙瀚只是刺激和鼓勵,把經床的發明改進提前了。
在原有歷史上,到了康熙中後期,中國工匠就製作出三十個收絲器的經床。相比明初的一個收絲器,發展有多巨大,從數字就能直觀理解。
趙瀚問道:“還能繼續改進嗎?”
徐正明撓頭憨笑:“能!再給臣一兩年時間,定能把經床變成三十繀、五十繀!”
“其志可嘉!”趙瀚讚賞道。
紡織機器的發展,各個流程都需改進,徐正明只是改進了整經環節,接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
一旦蒸汽機問世,現有的技術發明,都可以安裝在蒸汽機上。
趙瀚問道:“你是怎麼改良出來的?”
徐正明疑惑道:“很難嗎?就那樣改的啊。以前的經床,看一眼就明白怎麼改了。”
趙瀚瞬間無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