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49章 欲奪兵權,天唐錦繡,公子許,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傀儡皇帝孝靜帝,即帝位,建立北齊,定都鄴城。
到了這時候,北周的軍事力量已經遠勝於北齊,雙方攻守之勢逆轉,反而是北周在每年冬季黃河冰封之時踏過黃河攻伐北齊,最終覆滅其國。
當時天下三分,除去北周、北齊隔黃河對峙之外,長江之南還有陳國,三國之中北齊的農業、鹽鐵業、瓷器製造都非常發達,最是富庶,結果最先亡國的偏偏是北齊。
為何如此呢?
原因諸多,但冬小麥的種植肯定是其中之一。
關隴不種植冬小麥,“府兵制”施行之後,鄉兵、民兵都在秋收之後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使得北周的軍隊戰力飆升。而北齊卻要種植冬小麥,這就導致軍隊不能在秋冬春三季進行訓練。
“正月、二月,勞而除之。三月、四月,鋒而耕鋤。五月、六月暵地,不暵地而種者,其收倍薄”,一季冬小麥,半年過去了,軍隊疏於操練,此消彼長之下,如何打得過北周?
而北齊人口多,乍一看是個優勢,但所需之糧米也多,消耗太大,“一夫不耕,天下必有受其飢者;一婦不織,天下必有受其寒者”,不種冬小麥糧食不夠吃,種了冬小麥又使得軍隊沒有時間訓練……
由此可知,宇文泰實施的“府兵制”是何等驚才絕豔、順應國運。
……
一眾宰輔的議論還在繼續,但話題已經從冬小麥的種植轉移到食鹽產量。
劉洎憂心忡忡:“因為此前晉王兵變之緣故,多有關東門閥遭受牽連,如今整個關東一代秩序混亂、政務遲滯,這些或許還可以等到過年之後魏王前往洛陽再予以梳理,但解池之鹽產量也因此大幅下降,卻是片刻都等不得。”
國家之財政有賴於鹽、鐵,作為農稅之補充,其中解池之鹽稅每年為朝廷增收一百五十萬貫,佔全國鹽稅的四分之一,雖然如今大唐開始徵繳商稅,但仍遠遠無法與鹽稅相抵。
現在解池產量不足以往的一半,如果產鹽量不能恢復如初,將會極大影響國家財政,李承乾等級之後所謀劃的一系列新政就有可能胎死腹中。
李承乾知道此事之緊迫,問道:“劉中書有何解決之法?”
劉洎道:“解池之產鹽量之所以驟降,是因為之前把持鹽池的皆乃河東世家,如今河東世家遭受重創,其權力大為縮減,管理鹽池的官吏只剩下不足一半,事務遲滯、組織混亂、人浮於事,必須整頓鹽池之官吏,才能將鹽產量提升上來。”
在座諸人都明白這話的意思。
在此之前,解池一直由河東世家所把持,即便朝廷委任官員前往管理,也要受這些世家子弟出任的官員所裹挾。結果因為河東世家多襄助晉王起兵,兵敗之後遭受牽連,數以百計的世家子弟丟官、罷爵、下獄、流放,導致管理解池的官員嚴重不足。
即便如此,河東世家也不肯輕易將把持了數百年的鹽池拱手全部讓給朝廷,陽奉陰違、從中作梗,解池鹽場一片混亂,鹽產量自然日漸萎靡。
說到底,還是人的問題。
河間郡王、吏部尚書李孝恭道:“當委任一員幹吏前往,總攬鹽政,或可結束亂象、重回正軌。”
劉洎頷首表示贊同:“微臣亦有此意。”
李承乾左右看了看,問道:“依愛卿之意,誰人合適?”
劉洎沒有馬上舉薦官員,而是解釋道:“眾所周知,解池一直由河東世家所把持,眼下河東世家子弟擔任的官員雖然大多被罷黜,但畢竟影響甚深,上下勾結、沆瀣一氣,等閒官員前去,也會被他們輕易架空,有力難施。還需派遣一位資歷深、能力夠、且殺伐果斷銳氣十足的官員前去,方可奏效。”
有人表示贊同:“劉中書言之有理,在下以為刑部尚書張亮可堪大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