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墨陸雲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86章:華夏之恨猶未雪、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南宋第一臥底,沈墨陸雲鬟,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之後他只要衝過賀蘭山,就進入了寧夏府,到時候下一個還能攔住他的天險關隘,就只剩下秦嶺了。
他的戰術設想得到了驗證,冒險的軍事行動即將收穫豐厚的成果,這讓闊端心中極其振奮。
這位年輕統帥也意氣風發的下令部隊繼續加速,向著賀蘭山口突進!……那麼問題來了,原本那個西夏人口只有一百萬左右,可是在地勢上卻面對著三個當世強國:北面的蒙古、東面的金國、東南的大宋。
當然這裡的大宋,從來沒有生出過侵略西夏的主意。
說實話這個風一吹滿地石頭亂滾的破地方,就算是白給大宋,咱要並不要還兩說著。
可是東面的金國皇帝卻像是抽了風一樣,三天兩頭的就和西夏人打上一場。
之外蒙古人也和西夏結下了血海深仇,一騰出手來就去把西夏打得滿頭包。
但是西夏即便在這樣資源貧乏、人口稀少、缺乏戰略縱深、三面受敵的境地下。
人家西夏居然搖搖晃晃就是不倒!這是什麼原因呢?
當你開啟地圖一看就知道了,整個西夏國的西、南和東三面國境線上。
祁連山和賀蘭山就像是一個大大的對勾一樣,包圍了它的國境。
在它下方的那一橫條就是祁連山,山脈縱橫,地勢複雜,極難逾越。
在歷史上,當蒙古人把西夏打得只剩下一窄條的時候,西夏人基本上已經從寧夏平原,退到了難以攻打的祁連山脈裡。
而東南的賀蘭山,更是一道極難逾越的天然屏障。
在賀蘭山東麓,黃河從山腳下流過,在黃河和賀蘭山之間就是土地肥沃的後套平原。
唐天璣修築青銅峽水壩的地方,就是在這裡。
此處也是西夏都城的所在地,之前西夏人口的七成,都在這窄窄的一條平原上生存。
他們東面是黃河,西面是賀蘭山,中間是水草豐茂的糧食產地。
而且不管誰打它都要翻山越嶺,不遠千里而來。
這也就難怪西夏能在強敵威逼之下,堅守這麼長時間了。
所以這次蒙軍大帥闊端衝進了這個對勾中間,獲取了寧夏的大片戈壁,實際上是一點意義都沒有。
因為他一共也沒看見戈壁上有幾個西夏牧民。
對於闊端來說,真正的困難是率軍穿過賀蘭山,這樣他就可以來到人煙密集的後套平原,在那裡大肆燒殺搶掠。
然後當他再次向南越過秦嶺,眼前就是豁然開朗!不管是從漢江谷地一路向東,進軍南朝的繁華富庶之地。
還是越過大巴山脈,進入錦繡天成的蜀中盆地,對他而言都是難以拒絕的誘惑。
所以他只要穿過賀蘭山,最低限度都可以牽制大宋的大量作戰部隊。
弄不好他這十萬大軍,還真可能在大宋陳兵燕山,內部空虛之際,成就一場驚天動地的功勳!如今賀蘭山上,不多的幾個可以供大軍通行的地點,就擺在闊端面前的地圖上。
最靠近北端,也是進攻時最具有突然性的賀蘭山口。
然後向南五十里外還有一個拜寺口,在這之後就是重鎮三關口。
整個賀蘭山脈只有這三道縫隙,可以供闊端率軍突進去。
這時候他選擇哪一條路,其實已經是毫無懸念了。
一貫喜歡進軍神速的闊端,毫不猶豫的就順著最近的賀蘭山口,向山脈另一邊穿插而去!眼下在這嶽武穆念念不忘的“賀蘭山缺”上,又是一場大戰的序幕徐徐拉開。
這正是:十萬強弓略未彎,妖氛漸滅賀蘭山。
元侯把詔開新府,上客隨書出故關!……就連此刻的沈墨,目光也在地圖上的賀蘭山和大同府兩地之間來回審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