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琴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5章 思想的碰撞,命運的軌跡之守護者,東林琴音,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極少數人想要踏入這樣的行業。
然而幕後工作者越來越少,甘於默默做事不被注視的人越來越少,人們都喜歡在鎂光燈下、鏡頭前。
無論是名人、明星、網紅還是普通人,都一樣。
明星太多的學校,給人一種非常浮躁的感覺。這是楊徉的直覺。娛樂專業氣氛太濃厚,而且比較高調,不適合他這種低調的人。
982 文化的根基
-m醫院1701病房-
3月23日
21:49 pm
再者楊徉也沒想好自己未來是否真的駐足於這個行業,畢竟做導演還是挺難的,做知名導演更難,知名導演很少很少,且都有特別的身份。一個無名小卒,是否真的要奮力一搏,他還在思考,他在等待一個答案。
只不過他嚮往自由職業者,而導演一般都是自由職業者。再者,他有個夢想,自己拍出一部電影,可以獲得Academy Awards,他希望用自己的視角和方式記錄人生,演繹人生。因為他希望做這樣的事情,所以他才選擇了這條路。或許這是所有導演專業人士的共同夢想吧,奧斯卡金像獎!
不過奧斯卡,畢竟不是一般的獎,至高獎,誰與爭鋒呢。那是龐大的夢想,他覺得自己很難實現,但還是忍不住想一想,就當做是自己追求的“遠方”吧。
EGot(奧斯卡、艾美、格萊美、託尼)或許是每一個藝術人的畢生追求吧,誰不想贏得這樣的獎項呢。但,在這樣一個地方,能夠贏得這些獎項的畢竟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
或許呢。
誰知道呢。
楊徉對自己也有這種想法,或許人都是這樣,覺得別人做不到的事情,或許自己做得到呢,誰知道呢。
楊徉不想受獎項的限制,但內心仍然十分渴望那個獎,他知道自己是矛盾的,甚至內部存在鬥爭,但是他目前沒有辦法。
在獎項設立以前,那時藝術的標準並不規範,也沒有那麼明顯(其實也有標準,不過還是隱藏在社會形態中),人們還是自由自在的按照自己的心意和標準去在藝術的道路上追逐,做事隨心所欲,不會效法別人,也不會挖空心思,在藝術上的追逐凡事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思。有人喜歡鑽研,那就鑽研。有人喜歡特立獨行,那就與眾不同。有人喜歡採集社會眾生形象,那就繼續紀實。有人喜歡幻想現實中沒有的,那就繼續建築空中樓閣。那時,人們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事(並不是說這樣就是好的,這不過是之前的社會現象)。
但獎項,也好像法律一樣,一旦設立,人們的藝術生活就發生了極大的轉變。
自從設立了獎項,人們便對獎項有了追逐,人們想得獎的心情和獎項的重視程度、受追捧程度和權威程度成正比,即使名不見經傳的獎項,得獎也比不得強。這已經變成一個普遍現象,好像不得獎就不是被認可,不得獎就是失敗,不得獎就是“不專業”,不得獎就是無能。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但這種觀念十分普遍。人們的追求之路就這樣受到了這個“獎項”的影響,這樣的影響無獨有偶,幾乎存在於人們社會生活的每個領域。
對於獎項、標準、規範、認可、合法合規的追求,好像對於科學、技術或藝術文化本身的追求都已經被弱化,完全變成了這些東西的附屬品。這些才是一切的標準,達成這些才是成功的標誌。
如果你有興趣,可以數數我們世界到底有多少標準,我們到底有多少有形無形的約束呢?
楊徉也覺得,自己這樣的想法很可笑,就好像得獎了才是成功,獎是一個標準。獎項產生以後,人們便改變自己去逐漸適應獎項,那種起初的自由就消失了。同樣的情況,適用在世界的各個領域和角落。
但是我們拿到那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